特大好消息!!   9月18日,一个让中国科研界振奋的消息传来:国家科学院大连化

古今知夏 2025-09-19 17:46:09

特大好消息!!   9月18日,一个让中国科研界振奋的消息传来:国家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例以氢负离子为基础的原型电池。 这事儿可不是自吹自擂,成果直接登上了《自然》杂志,要知道这可是国际顶刊里的 “天花板”,能上这儿的研究,含金量可想而知。更绝的是,同一天日本媒体全慌了,连夜发文感慨:“中国在新能源赛道,这下彻底跑在最前面了!” 日本,过去几十年它把氢能源当成 “独家王牌”,光氢燃料电池专利就占了全球 40% 以上,还拉着欧美搞了一套 “氢能标准”,想让全世界都跟着它的规则走。比如氢燃料电池必须用高压储氢罐,核心材料还得从日本进口,咱们以前想发展氢能,处处都得看它脸色。 可这次中国的氢负离子电池,直接绕开了日本的 “老路”,不用高压储氢,靠氢负离子传电,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 3 倍还多,充电还快。 这就像在日本筑起的 “氢城墙” 上,硬生生凿开了一道新门,现在日本媒体急着报道,本质上就是怕自己攒了几十年的 “话语权”,被咱们这一突破冲垮,以后全球谈氢能,再也不能只听日本的了! 再看欧美,这些年他们一直想靠 “资源卡脖子” 拿捏中国新能源。大家都知道,锂电池得靠锂和钴,全球 70% 的锂在南美,50% 的钴在刚果,欧美通过控股矿场、垄断加工技术,时不时就抬价、断供。去年锂价一下子涨了 3 倍,咱们的锂电池企业成本跟着飙升,就是吃了 “资源依赖” 的亏。 可氢负离子电池偏偏避开了这些 “卡脖子” 资源,它用的氢化铝钠、二氢化铈,咱们中国自己就能造 — 稀土储量全球第一,铝加工产业链更是完整到能 “从头到尾自主生产”。这一下,欧美想靠锂钴拿捏中国新能源的算盘,直接落空了,以后咱们发展新能源,不用再担心 “别人断矿”,底气比以前足了十倍! 还有欧洲,自从俄乌冲突后,它就一直陷在 “能源恐慌” 里。一边怕俄罗斯断气,一边又急着搞 “碳中和”,可自己的新能源技术根本跟不上 —— 光伏依赖中国组件,风电设备缺核心零件,储能全靠锂电池撑着,成本高还不稳定。 盟去年搞《绿色新政》,拉着欧美建 “新能源联盟”,其实就是怕自己在能源转型里掉队。现在中国氢负离子电池一出来,欧洲直接看到了 “救命稻草”,为啥欧洲新能源协会第一时间就说要合作?因为这电池太适合欧洲了,大规模储能能解决风电、光伏 “靠天吃饭” 的问题,还不用依赖外部资源。 以前欧洲跟着美国搞 “对华技术脱钩”,现在面对能解自己 “能源焦虑” 的技术,根本没法拒绝,这也意味着全球储能格局要变了,以前是欧美定标准,现在中国的技术,成了欧洲不得不抢的 “香饽饽”! 当然,这突破绝不是随手搞出来的,背后是大连化物所团队 5 年的 “死磕”。 2018 年开始,他们就盯着 “氢负离子传导” 这个世界难题,当时全球科学家都卡了脖子 — 没找到能让氢负离子在室温下跑得快,还稳定的电解质,这就像电池没了 “血管”,根本没法用。 团队试了 30 多种材料,失败了上百次,直到 2023 年才想出 “晶格畸变” 的新招,造出了能让氢负离子 “加速跑” 的导体,这才把电池从图纸变成了真家伙。 现在有人问,原型电池到量产还有多久?确实,成本控制、生产工艺还得慢慢优化,但咱们有底气啊!想想看,光伏从实验室到全球第一,用了 10 年;锂电池从跟跑到全球市占率超 60%,用了 8 年。这次有完整的产业链托底,还有持续的科研投入,氢负离子电池从 “中国突破” 变成 “全球普及”,只会更快! 9 月 18 日这一天,不只是大连化物所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全球新能源竞争里,从 “跟跑” 到 “定规则” 的转折点。以后再谈氢能、谈储能,世界得先看中国的技术;以后再想靠资源、靠专利卡中国的脖子,只会越来越难! 信息来源:2025 年 9 月 18 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例以氢负离子为基础的原型电池的消息。

0 阅读:286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