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论坛召开,美降级参会,中方送美代表一张照片,意味深长 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如期举行。论坛规模之大、议题之广、参与国家之多,已不是新闻。 但这一次,真正让人记住的,是一张照片,中国代表何雷将一幅“和为贵”的书法照片,递到了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施灿德的手中。 不是新作,是旧照,是上一届送过的那幅。这种反复强调背后,藏着太多意味深长。 美国的出席方式,早已预示了它的态度。 与去年派遣时任副助理国防部长蔡斯的规格相比,今年仅派出一位非现任前官员,明显降级。 美国不愿缺席,但更不想让北京香山论坛成为国际安全议题的主场。 它担心的,不只是中国的声音在扩散,更是自己在失语。 论坛前夕,中美防长通话,虽被外界解读为关系解冻的信号,但从中方随后又一次强调“台湾问题不容讨论”、美方则坚持“保持沟通”来看,双方依旧各说各话,没有实质突破。 香山论坛上,中方主动释放善意,美方却依旧躲在模糊立场后面。 这种暧昧的外交姿态,不止一次出现在中美之间,但在一个强调“共护国际秩序”的国际论坛上,显得尤为刺眼。 中方此举,显然不只是一次外交礼仪。 将“和为贵”的老照片作为礼物送出,是一种克制,也是一种提醒:中方的立场从未改变,和平对话始终是首选。 但若对方选择忽视,照片也可以变成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彼此的距离。 香山论坛已经成为观察全球安全态势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主题“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本身就是对当下国际乱局的回应。 从俄乌冲突持续、到亚太地区局势紧张,各种对抗正在重塑全球安全格局。 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主张不搞结盟、不搞对抗、不搞排他性小圈子,这在冷战思维余温未散的当下,显得格外突出。 而美国的战略焦虑,也借此次论坛表露无遗。 它担心的不是中国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进去了什么。 香山论坛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这里被听见。 这种“多极对话”的场景,是美国最不愿接受的现实。 台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主旨发言中明确指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一次公开的战略挑战。 美方可以选择回避、模糊、搪塞,但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在一个有1800人、来自五大洲的安全论坛上,中国正在全世界面前重新定义“安全”的含义。 论坛期间的对话与交锋,注定带着火药味。 中方学者与以色列代表就巴以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俄罗斯代表则罕见地高度赞扬中国的安全观。 相比之下,美国代表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 这种“主动沉默”,也许是战术,但更像是某种尴尬的现实写照。 一个曾主导世界安全规则的国家,在一个讨论安全的场合,选择了最小声量的方式参与,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语。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论坛上不仅讲安全,还讲历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 中方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捍卫战后国际秩序”,而这一秩序的核心,是联合国宪章精神,是主权平等,是反对强权。 这些理念,与美国近年来在全球推行的“例外主义”政策,形成了根本冲突。 “和为贵”,不只是一句书法,更是一种战略选择。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下,中国选择了对话、协作、制度化沟通的路径,这背后是对发展权的坚持,也是对和平红线的捍卫。 而美国的降级出席,既是对中方战略的试探,也是对国际社会态度的观察。 但从论坛现场的反馈来看,它恐怕低估了香山论坛的影响力,也高估了自己“冷处理”策略的效果。 中方用一张照片,讲清楚了自己的立场,美方用一个低级别代表,交出了暧昧的态度。 这场“无声的交锋”,没有硝烟,却比枪炮更具杀伤力。
北京香山论坛召开,美降级参会,中方送美代表一张照片,意味深长 9月17日至19日
寒江孤影呢
2025-09-19 17:23:57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