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不缺客源但是亏损,是什么原因?其实说白了,中国的铁路是来便利大众的,而不

安之若素呐 2025-09-19 17:10:16

中国铁路不缺客源但是亏损,是什么原因?其实说白了,中国的铁路是来便利大众的,而不是为了上市。 庞大的铁路网络每天承载着数亿人次的出行需求,为什么财务报表上却一度显示出压力?探究下去,会发现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中国铁路不缺客源但是亏损,是什么原因? 中国铁路系统这些年发展得飞快,高铁里程已经超过四万八千公里,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天发送的旅客超过七百万,春运高峰期一天能破亿。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过四十亿人次,这样的客流量在世界上都算得上顶尖。铁路不光是运人,还拉动货物运输,促进经济流通。国家铁路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八百三十亿元,净利润三十九亿元,相比之前扭亏为盈,但负债规模还是高达六点二万亿元。这说明铁路运营面临着不小的财务挑战,尽管客源充足。 票价机制是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国家高铁票价定得比较亲民,二等座每公里平均五毛钱左右,这个价位比韩国低不少,美国和德国的同类票价是我们的好几倍。比如北京到上海的高铁票五百块上下,这样的定价让普通老百姓坐得起,也拉动了客流。但问题是,这票价往往盖不住实际成本。高铁每公里建设费用在一亿到两亿之间,运营中电力消耗、维护支出都很大。国家调控票价,主要考虑民众承受力,而不是纯市场化,这就导致收入跟不上支出。 建设成本高得惊人。全国高铁网络扩展这么快,每公里造价平均一亿两千九百万元。京沪线全长一千三百一十八公里,总投资两千两百亿元。这些钱大多靠贷款和债券,2024年底总负债六点二万亿元,年利息就是一笔大开销。加上运营人力,国铁集团雇员超过两百万,工资福利占了不小比例。尽管现在推自动化技术,但短期内成本降不下来。轨道、桥梁、隧道的保养费用也年年增加,这些都是刚性支出。 公共服务任务加重了负担。铁路承担了不少非盈利项目,比如八十多对慢速列车,服务边远山区,票价几十年没变,最低两块钱。这些线路客流少,但为了区域均衡发展,必须得跑。春运时加开临时列车,确保大家能回家过年,不管赚不赚钱,都得优先民生。这样的责任心体现了铁路的公共属性,但经济上确实是贴钱运营。 市场竞争也影响收入。在中短途,高铁性价比高,挤压了公路和航空的市场份额。但为了保持吸引力,常有折扣,比如六点二折,这压缩了利润空间。长途上,航空抢走部分商务客源,高铁在高端市场的收入有限。辅助业务像广告、物流、旅游虽有增长,但占比小,2020年一季度这类收入四百六十四亿元,同比降三成多,还不稳定。 从这些点看,铁路的“亏损”其实是国家投资民生和长远发展的体现。它带动了产业升级,方便了百姓出行,促进了城乡融合。2025年一季度,集团收入两千八百十四亿元,经营稳中向好。未来,通过灵活调整票价,扩大非运输收入,铁路能更好地平衡财务和服务。这样的模式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0 阅读:116

评论列表

昵称不能改

昵称不能改

2
2025-09-19 23:23

把每个人的工资拉到和正常普通人的水平,看看还会亏不?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