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货不对板还是虚假宣传!”浙江,女子花240元在二手平台买了罐奶粉,结果收到

梅姐说法 2025-09-19 08:08:22

“这算货不对板还是虚假宣传!”浙江,女子花240元在二手平台买了罐奶粉,结果收到货发现竟是21个空奶粉罐子,女子以为是卖家发错了,赶紧联系对方退款退货。卖家表示:商品介绍就是奶粉罐子,买错了和我没关系,随后拒绝了女子的退款申请。情绪激动之下女子骂了商家几句,反被商家拉黑,这下女子傻眼了。 1818黄金眼报道了这则女子准备在网上买奶粉时,因为没有仔细看商品介绍,买成了空奶粉罐子的新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张女士生完孩子两个多月了,本来计划母乳喂养半年后再换成奶粉,可因为身体原因母乳不够,只得和奶粉一起混合喂孩子。 因为没什么经验,张女士就联系嫂子,想问问她哪里可以买到可靠的奶粉。 嫂子给她介绍了某品牌奶粉,平时售价270到330元不等,不过如果在二手平台下单,算下来一罐能省好几十呢。 张女士算了下账,孩子现在一个月能吃三罐奶粉,那一个月下来就能省下小两百了,长期下来确实能省下不少钱。 心动之下张女士很快下了单,不过怕孩子吃不惯,第一次就先买了一罐先试试。 几天后快递到了,拆开的瞬间张女士傻眼了:自己下单的只是一罐奶粉,怎么发过来了21个空罐子... 张女士下意识的以为是商家粗心发错了,忙联系对方,要求退款退货。 商家也是一脸懵:你下单的就是空奶粉罐子啊,商品介绍写的明明白白的。 张女士连忙看了下介绍,里面清楚的写着:出售品牌奶粉空罐,3个400克的小罐子和18个800克的大罐子,打包出售240元,洗干净后可以当收纳罐用,装些小玩具、洗衣服、玩具超方便的,不过使用之前需要提前清洗消毒哈。 张女士又回去看了下当时的聊天记录:这个牌子的奶粉你还有多少罐,保真的话我都要了。 商家道:“肯定都是正品,不过你确定要的话,我得回去先包一下...” 张女士大概看了一眼,标价240元,比正品的便宜了快50元,于是果断下单了,这才出现了这样的误会。 张女士合计说说好话,再主动承担下运费,商家应该会同意退款退货的。 不料商家果断拒绝:你自己看错和我有什么关系,退不了。 闻言张女士也火了:正常的空奶粉罐子也就5、6块一个,你这算下来差不多10几块一个了,明显就是坑人啊... 双方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张女士还骂了对方几句。 商家一看张女士这态度,直接将她拉黑了。 见商家不肯配合,张女士赶紧向平台发起了申述。 平台组织了17个人,针对这件事展开了讨论,最后只有2个人支持买家,他们认为21个空奶粉罐卖240元超出了市场价,且这个价格和该品牌奶粉的二手价格极为接近,有迷惑买家的嫌疑。 剩下的15人全部支持卖家,他们表示卖家的产品介绍说的很清楚了,就是卖空奶粉罐是做手工的,张女士自己没有认真识别,怪不得别人。 最终,根据这个申述结果,平台把货款转给了商家。 张女士得知这个结果后那是火冒三丈,自己骂了商家肯定是不对的,但后来也给对方道了3次歉,为什么就不能再沟通下呢? 经过多次交涉后,平台最终退了张女士120元。 事后张女士找到调解员,希望再和对方沟通下,但不是钱的事,因为这些罐子放在家里占地方,自己想给商家寄回去,运费我这边承担。 调解员联系上商家后,对方表示:这事平台已经给出了最后的责任判定,请没事不要来烦我,我天天很忙的... 事情曝光后引起了热议,有人表示张女士就是想捡漏,想花240块钱买到18罐进口奶粉,就算有人真的敢卖,你敢给孩子吃吗?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张女士的行为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这意味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任何商家在出售商品或服务时,都要履行全面告知的义务,否则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该事件中,商家虽然在介绍里表明了商品就是奶粉罐,但240元的售价不仅高于市场价,也和同样商品的二手价格极为接近,从而导致张女士产生误解并下单。 当然,张女士下单时,没有看清楚产品介绍,确实该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平台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公平公正的。 那么,对于这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546

评论列表

外星人

外星人

5
2025-09-19 08:52

平台17个人中那15个人不是人,是畜生

雲水禅心

雲水禅心

4
2025-09-19 08:49

人家文案你不认真看。一心想捡漏,责任在自己。哪怕别人有坑,也是你自愿踩的。根据一般经验,协调也讲证据的。自己理亏在先。

网络不能实名制

网络不能实名制

2
2025-09-19 08:52

什么平台那么棒棒哒的么么哒?

梅姐说法

梅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