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套用黄岩岛的模式拿回中业岛,能行得通吗? 1971年,当时台湾驻军临时撤往太平岛,后续又因换防离开,中业岛出现了真空期。 菲律宾趁机派人直接上岛,占为己有,之后几十年,他们不仅没有退让,反而不断强化存在,修建军营、机场跑道,还往岛上安置人为制造“平民社区”,想营造出一种长期合法占领的假象。 到了2024年,菲律宾更是批准巨额预算,加码扩建机场和渔港,企图彻底把中业岛绑在自己身上,如今那里既有军队也有平民,已被他们当作在南海的“核心据点”。 对比之下,黄岩岛情况就简单得多,它本身面积很小,没有驻军,过去主要是菲律宾渔船在捣乱。 中国在黄岩岛采取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并通过禁人、限行等措施,把行政管控落实下去,这套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没有盘根错节的既成事实,更没有长期驻军和民众,处理起来就轻松了许多。 那么,这种模式能否照搬到中业岛?可以说,只能借鉴,无法复制,理论上,中国可以像在黄岩岛那样,加大海警执法力度,常态化海上巡逻,尽量切断菲律宾对中业岛的补给。 同时在外交上不断揭露菲律宾非法占领的事实,争取对己方有利的声音,经济层面也能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限制措施,打击菲律宾和中业岛相关的开发企图。 问题就在于,中业岛并不是空白地带,菲律宾已经在岛上大规模经营,五十年时间让他们布置得很厚实。 从军队到建筑再到所谓的“居民”,他们可以随时把这些人推到台前,利用舆论做文章,如果中国在行动上稍有推进,菲律宾就会立刻抹黑,说这是在欺凌平民,借此拉上外部势力。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一直打算在南海找机会插手,一旦局势激化,他们就有了现成的借口。 至于武力,其实中国完全有实力一战,但问题在于,动武不但会造成伤亡,还会让局势失控,反而让局面更加复杂,这并不符合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争端的路线,也不符合长期利益。 那么,真正可行的办法是什么?答案是不能死盯黄岩岛模式,而是要打组合拳,军事层面要继续巩固南海周边岛礁建设,通过强大威慑力压住局势,让菲律宾不敢妄动。 外交层面要在东盟内部下功夫,争取让更多国家认清局势,孤立菲律宾。 经济层面要加深和地区国家的合作,让他们看到与中国合作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长期下去,这样的区域合作会让菲律宾在对抗中显得越来越单薄。 中业岛的问题解决不了一蹴而就,但通过多管齐下,逐步压缩菲律宾活动空间,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会迎来改变。 一座岛屿经营再久,也改变不了它属于中国的事实,收回中业岛,或许需要时间,但方向已经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