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闻讯,急得要亲自奔丧。长子诸葛恪劝道:“咱们两家早就不是一路人了,你身体也不好,何必去奔丧呢!” 建业城内,秋风萧瑟。 诸葛瑾坐在堂上,手中那封从蜀汉传来的急信,不过寥寥数语,却重如千钧。 “诸葛丞相薨于军中。” “你不懂。”诸葛瑾的声音带着沙哑,他抬头看向窗外飘落的梧桐叶,“上月合肥城下,若不是丞相在祁山牵制魏军主力,你我父子早成了阶下囚。”他想起诸葛亮派来的密使,带来的不仅有联军作战图,还有一包家乡的炒花生——那是只有他们兄弟才知道的解馋物。 诸葛恪还想争辩,却见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个锦囊。里面是诸葛亮亲手画的地形图,标注着东吴援军必经的险要关隘,边角处还有行小字:“兄善守城,弟当攻伐,缺一不可。”这正是去年东吴袭取荆州前,诸葛亮秘密送来的警示。 三日后,孙权的使者带着酒壶登门。“陛下说,诸葛公若想北望致哀,可登石头城凭栏远眺。”使者放下酒壶,壶底刻着的“兄弟”二字在烛光下闪闪发亮。原来孙权早就从密探口中得知消息,特意送来这份默契。 诸葛瑾登上城头时,长江正翻卷着浊浪。他让人取来纸笔,写下“秋风起,故人心”六个字,用火漆封好交给亲信。这信最终没能送到成都,却在诸葛家的祠堂里存了百年。 世人都夸诸葛兄弟各为其主是忠义,却没人知道那些藏在军报和战图里的牵挂。就像孙权虽倚重诸葛瑾,却始终没让他参与核心军事,这份信任里终究隔着层看不见的纱。而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遍群臣,也没提过这位在东吴的兄长。乱世里的亲情,终究得藏在权谋的缝隙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曹爽真是愚蠢的可爱,当他被司马懿囚禁在家中断粮的时,他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随后满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