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9月17日晚报道:一场原定成为近十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演唱会,被无限期推迟,凸显出韩国娱乐业在重返中国市场时所面临的障碍。 一场原定成为近十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演唱会,就这么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外媒 9 月 17 日晚曝出消息,这场备受期待的演出已被无限期推迟,这事儿看似只是个文化娱乐新闻,实则把韩国娱乐业重返中国市场时面临的尴尬处境暴露得明明白白。 这可不是普通的演唱会。之前业内就有风声,说这是韩国娱乐公司筹备了快两年的重磅回归之作,不仅要请好几组顶流偶像团体同台,场地也选在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大型体育场,光是预售阶段就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关注。 不少韩国经纪公司都把这场演出当成 "投石问路" 的关键一步,想借此看看中国市场对韩流的接受度到底恢复到了什么程度。结果现在说推迟就推迟,连个具体恢复日期都没给,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这事儿还得从两国关系的大背景说起。今年韩国新总统李在明上台后,确实摆出了不少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 从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到 6 月份在四川热热闹闹办起韩国文化周,又是传统音乐演出又是工艺品展览,看起来中韩民间交流的大门正在重新打开。 但明眼人都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尹锡悦政府那几年亲美媚日的操作,把中韩关系折腾得够呛,现在想一下子暖过来没那么容易。 尤其是萨德那道坎,就像根刺扎在那儿。虽然 2017 年韩方就说过不追加部署、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 三不承诺,但后来韩国外长又说这不算正式承诺,这种反反复复的态度谁看了不迷糊? 2016 年 "萨德" 事件刚出来时,韩国娱乐公司市值跌得惨不忍睹,韩星来华签证都难办,那种寒意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散去。 现在演唱会说黄就黄,不管官方给的理由是啥技术原因还是市场环境变化,明眼人都能感觉到,政治因素这只看不见的手始终在背后起着作用。 其实韩国娱乐业这几年一直没放弃重返中国市场的努力。毕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谁舍得真放弃?去年中国对韩国公民实行免签政策后,不少韩国博主立马就跑来拍视频做直播,想重新培养中国观众的好感。 一些经纪公司也悄悄调整策略,要么让旗下艺人学中文,要么合作推出中韩混血偶像,就盼着有朝一日能正大光明地回来捞金。这次筹备大型演唱会,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可惜临门一脚还是出了岔子。 这事儿最尴尬的还是韩国娱乐公司。据圈内人透露,为了这场演唱会,相关公司前期投入已经过亿,光是舞台搭建、宣传推广就砸了不少钱。 现在突然推迟,场地租金、设备租赁这些固定成本都打了水漂,更麻烦的是错过了最佳宣传期。 有韩国媒体报道,消息一出,几家主要娱乐公司的股价当天就应声下跌,投资者显然对韩流重返中国市场的前景没那么乐观了。 中国这边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虽然社交媒体上不少粉丝在哀嚎我的青春又推迟了,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国产偶像不香吗、少看点韩剧韩综也没啥。 这几年中国本土娱乐产业发展得确实不错,从选秀节目到古装剧,质量越来越高,观众的选择多了,对韩流的依赖自然就小了。加上这几年民族自信心上来了,大家对外国文化产品的态度也更理性了,不像以前那样盲目追捧。 文化交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背后总是连着政治、经济这些大议题。中韩建交 33 年了,从经贸到文化,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韩国连续多年都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越是这样,政治互信就越重要。就像之前中国网评文章说的,中韩关系得回归建交初心,不能总是被第三方因素牵着鼻子走。 这次演唱会推迟,与其说是中国市场故意刁难,不如说是双方还在互相试探。李在明政府想改善对华关系,但国内总有反对声音;中国这边也得考虑民众情绪和国家安全,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放开。 这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下,大型文化活动自然就成了最敏感的试金石。至于韩国娱乐业能不能真正重返中国市场,恐怕还得看接下来中韩关系的走向。 眼下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正在推进,如果能在经贸领域取得突破,文化交流或许能跟着沾光。但要是政治上再出什么幺蛾子,别说演唱会了,可能连已经恢复的民间交流都得受影响。 文化交流就像镜子,能照出两国关系的真实状态。这场被推迟的演唱会,与其说是韩国娱乐业的挫折,不如说是给双方提了个醒:要让韩流真正回暖,光靠艺人努力不够,还得靠两国政府拿出诚意和智慧,真正重建政治互信。 否则,就算以后再有演唱会计划,恐怕还是难逃 "无限期推迟" 的命运。韩国娱乐公司要是看不清这一点,再多投入也可能打水漂。
外媒9月17日晚报道:一场原定成为近十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的韩国流行音乐演唱会,被无
文史资鉴堂
2025-09-18 16:00: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