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交易商称:过去能从中国买到100公斤锗,现在能给10公斤都谢天谢地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宣布对锗、镓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原则上不再向美国出口这些既能民用也能军用的特殊金属,九个多月过去了,西方市场真的感受到了压力。 别看锗这种金属不起眼,它可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小到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大到军用夜视仪、卫星摄像头,都离不开它,而全球超过60%的锗供应来自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现在西方买家不仅很难买到锗,就算能买到,价格也比以前贵了三四倍,一位交易商坦言:“现在能给10公斤都谢天谢地了”,要知道以前买100公斤都很平常。 其实这是中美科技较量的一个缩影,中国对锗的出口管制,是对美国一系列对华打压政策的反制,说白了就是:你限制我获取高科技,我就限制你获取关键原材料。 现在欧美企业正在四处找解决办法:有的试图恢复本国生产,有的在寻找其他国家供应商,还有的在研究回收技术,但问题在于,这些方案都不是马上能见效的,开新矿山要几年时间,开发新技术也需要周期。 可能你觉得锗离你很遥远,但实际上,它关系到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价格,如果锗供应持续紧张,未来一些高科技产品可能会涨价,甚至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自给自足,在关键材料上过度依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风险的,国家间的技术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原材料领域。 这场“锗危机”或许只是个开始,随着科技发展,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材料成为争夺的焦点,如何在开放合作与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关于“谁更需要谁”的较量,中国限制锗出口,西方企业就叫苦不迭,这正好说明全球供应链已经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件事给全世界都提了个醒:在关键资源上,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西方国家现在意识到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中国也在应对被西方技术垄断的压力。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各自关起门来,而是共同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多元的供应链体系,就像我们平时的人际关系,既要保持往来,又要保持独立,这样才能长久。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场较量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以后买某些高科技产品要多花钱了,但从更长远看,世界各国都会更加重视重要物资的储备和替代技术的研发,这未必完全是坏事。 道理很简单,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希望各方最终能回到谈判桌前,找到一个既保障各自安全又保持经济往来的解决方案,毕竟地球村就这么大,大家还是要一起过日子
为什么全球都在囤积黄金?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黄金啊,绝对是未来中产阶级
【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