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菲律宾海警船没有水炮,只知道一味的撞击?说白了就是没有技术,他们的船好多都

洞察观史 2025-09-18 15:42:23

为什么菲律宾海警船没有水炮,只知道一味的撞击?说白了就是没有技术,他们的船好多都是美国、日本送的二手货,有的是退役军舰改的,有的是民用船凑合用的,这些船本来就没设计装水炮的功能,后期要加装可不是简单事——得改船体、装水泵、调动力,不光烧钱还得有技术。 2025年9月16日,黄岩岛附近海域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菲律宾的船只,如往常一样,试图驶入这片争议水域,而中国海警的舰艇则严阵以待,一场高压水炮的“洗礼”瞬间打破了海面的平静,飞溅的水花,破碎的玻璃,以及船舱内的混乱,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南海冲突中的一幕。 这次事件中,菲律宾一艘执行任务的公务船,其驾驶舱的玻璃在水炮的冲击下轰然碎裂,船员受伤,船内电路短路,电力设备也遭受重创。 而中国海警方面则声明,菲方多艘公务船非法闯入黄岩岛领海,并有船只采取了不专业且危险的方式,试图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舰船,中方这才依法采取了警告、航路管制及水炮喷射等措施。 双方各执一词,但透过这紧张的画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菲律宾的船只,似乎总是在这种对峙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最基本的自卫水炮都难以见到? 看看菲律宾海警和海军的船队,你会发现一个令人感慨的现实: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美国、日本等盟友“捐赠”或低价出售的二手货。 这些船只,有些是从别国海军退役的军舰改装而来,有些甚至是民用船只勉强凑合使用,它们本就不是为了高强度执法或对抗而设计,船龄老旧,性能落后,更别提搭载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了。 要在这些“老爷船”上加装高压水炮系统,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它可不仅仅是安装几个水龙头那么简单。 这是要对船体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加装大功率的水泵,重新调整船舶的动力系统,以确保水炮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影响船舶本身的稳定性和航行安全,这样的工程,不仅烧钱如流水,更需要精湛的技术支持,而这两样,恰恰是菲律宾目前最缺乏的。 菲律宾的国防预算,即便在近几年有所增长,但整体而言依然有限,以2025财年为例,国防预算虽然达到了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海岸警卫队的预算也增加了不少,旨在扩充船只和人员。 然而,这点钱对于一个需要全面提升海陆空军力、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的国家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一套高性能的水炮系统,加上复杂的改装费用,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这对于菲律宾来说绝非小数目。 在有限的预算面前,他们不得不做出取舍:是花费巨资改装几艘旧船,还是优先保障船员的工资、燃油供应、日常维护等更实际的需求? 答案不言而喻,毕竟,船员吃饱穿暖,船能出海巡逻,才是维持基本运作的前提。 除了硬件和资金的硬伤,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或许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那就是打一张“悲情牌”。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的船只也装备了与中国海警同样强大的水炮,双方在海上“你来我往”,国际社会看在眼里,很可能就会认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冲突是相互造成的”,从而削弱对菲律宾的同情。 但现在这种“小船对抗大船”、“没水炮对抗有水炮”的局面,却很容易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同情分,尤其在西方国家眼中,这更容易被塑造成一个“弱小国家”的故事,从而为菲律宾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道义声援。 这种“示弱”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菲律宾当前所推行的“透明战略”,即通过公开化冲突细节,将南海争端置于国际聚光灯下,以期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与菲律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警的船只普遍体型更大、更新,都是自家设计建造的现代化舰艇。 这些船只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将高压水炮、先进雷达、通信系统等各种执法装备整合进去,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体系,因此,在应对各种海上突发情况时,中国海警能够更加从容和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冲突发生在美日菲三国刚刚进行联合巡逻之后,一些分析认为,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菲律宾采取更强硬姿态的“底气”。 然而,在实际对峙中,当中国海警动用水炮时,那些所谓的“盟友”却往往只在远处“看热闹”,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种现实,也让菲律宾国内对美国等盟友的“口惠而实不至”产生了不满。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