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在黄岩岛遭痛击后,马尼拉爆发大规模抗议,小马科斯彻底压不住了? 黄岩岛水炮还没干,马尼拉街头已经火冒三丈,菲律宾公务船在南海碰了一鼻子灰,国内抗议却像脱缰野马,完全失控。 总统小马科斯想靠南海刷存在感,结果引爆的是自己家门口的火药桶,这一场从海上烧到国会的政治风暴,已经不是换个幕僚就能平息的事了。 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冲锋”行动,说白了就是一场没准备好的“政治秀”,9月16日,十几艘公务船硬闯黄岩岛,结果被中国海警用水炮顶了回去,连船只都被打得七零八落,动作不大,丢脸不少。 这事本来就不占理,黄岩岛是谁的,翻翻菲律宾1981年以前的地图就清楚写着“不属于本国”。 偏偏现在,小马科斯政府非要在这里硬碰硬,还搞出了所谓“主权抗议”,结果国际社会并没有怎么搭理。 中国则趁机宣布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3523公顷,直接把话说死了:这地方不仅是中国的,还得保护好。 其实这出戏的背后,是小马科斯的“转移视线术”:南海一闹,国内腐败、经济烂摊子就没人管了?可惜算盘打得响,现实却啪啪打脸。 菲律宾人不傻,黄岩岛的“碰瓷”视频一传开,马尼拉街头立马炸锅,“万亿比索大游行”卷土重来,和南海比起来,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家门口的洪水和被贪掉的水利预算。 外交政策成了自家火炉上的锅盖,盖不住还烫手,菲律宾的防洪工程本该是救命的东西,现在却成了“纸上谈兵”。 政府自2022年以来花了5450亿比索修水利,结果到处还是一场雨就淹,原来,那些“工程”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做了也偷工减料,刚修好就塌。 腐败丑闻一爆,民众彻底怒了,洪水一来,家没了,工作没了,饭都吃不上,反观总统表哥住豪宅、藏黄金,马科斯家族照样灯红酒绿,谁不窝火? 比索这两年对美元贬值超过8%,物价飞涨,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人均负债已经突破1.8万元人民币,可是国会里讨论的,不是怎么救灾、怎么反腐,而是怎么掩盖马科斯家族的黑账。 这才是抗议的真正导火索,南海争端只是压垮民众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小马科斯的“秀肌肉”变成了“自揭伤疤”。 更难堪的是,抗议人群里年轻人占了六成以上,18到25岁的菲律宾青年,原本是最容易被口号打动的一群人,现在却成了最坚定的反对者,他们可不吃“爱国主义”的那一套,只认实打实的生活质量。 黄岩岛事件之后,马科斯政府的内部也开始瓦解,他的表弟、众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因腐败丑闻引咎辞职。 这可不是个普通议员,他是马科斯阵营的“大掌柜”,还是最早对杜特尔特家族“开刀”的一把手。 这人一倒,政坛震了一地,虽然表面上换了个华裔议员博杰·迪伊接任,看起来像是平稳过渡,但实际上只是换了个看门的,杜特尔特阵营立马开炮:这叫“换汤不换药”。 更有意思的是,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悄悄拜访参议院,和父亲老杜的老部下们密会,这场面,熟悉吗?1986年,她父亲那场“人民力量革命”也是从军政分裂开始的。 军方这次也没站队,只说“我们忠于宪法,不忠于个人”,听起来中性,实际上意味深长,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菲律宾的军队不是铁板一块,一旦局势真的失控,他们会选边站,老马科斯的政权就是这么垮的。 现在的局势,像极了1986年的翻版,只是主角换成了儿子小马科斯,权力核心塌了一个,反对派又开始合围,小马科斯还能撑多久? 抗议规模还在升级,这次“万亿比索大游行”,已经不是一场“吵架”那么简单,而是一次有组织、有目标的政治行动。 示威者喊出的口号不再是“反腐”,而是“还权于民”,这不是吵政府,是要推政府,小马科斯试图“弃车保帅”,牺牲表哥保全自己,但火烧到自己裤脚的时候,已经晚了,他面临的,不只是民众的不满,而是整个权力结构的松动。 过去,马科斯家族靠着金钱和裙带关系在国会呼风唤雨,现在,连最亲近的亲戚都保不住,说明“家族政治”这套模式已经开始失效。 菲律宾的选民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不吃那一套“家族传承”的政治老梗,而且,这场抗议的背后,还藏着更深的社会结构裂缝。 首都马尼拉的中产阶层和贫民区居民,竟然罕见地站在一起了,过去他们一个喊自由一个喊饭碗,现在却统一喊:“下台!” 这就不只是政策问题了,而是体制问题。
中国的“第一仗”,可能要在黄岩岛打响了!很多人还以为,我们对菲律宾,还会继续“忍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