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9-18 15:25:02

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2021 年 11 月,立陶宛议会里 101 张赞成票敲定了那个后来让整个国家头疼的决定,允许台湾当局以 "台湾" 名义设立代表处。当时政客们对着镜头描绘的蓝图可真美,说要在五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弄出数万个高薪岗位,把首都维尔纽斯变成 "欧洲硅谷"。

总理英格丽达・希莫尼特在社交媒体上激情澎湃地宣传,老百姓也真信了,当地媒体天天喊这是 "立陶宛的黄金机遇",好像好日子马上就来了。可他们没注意到,就在那个月,立陶宛对华出口额还有 3770 万欧元,等到下个月代表处正式挂牌,这个数字直接跌到了 335 万欧元,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现在回头看,当初美国和台湾画的饼可真大。台湾当局说要拿出 2 亿美元设立投资基金,还要给 10 亿美元信贷支持,美国也跟着凑热闹,签了个 6 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但这些承诺听着好听,落实起来却比登天还难。半导体产业从来不是能急功近利的行当,就像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喊了好几年,到现在还在慢吞吞地建设中,更别说技术底子薄得多的立陶宛了。

立陶宛科技巨头 Teltonika 的创始人后来在网上忍不住吐槽,政府连承诺的 63 兆瓦电力供应都搞不定,工业用地审批拖了两年没结果,这种条件下建芯片工厂简直是天方夜谭。更尴尬的是,台湾工研院拿出来的 8 寸晶圆技术,被当地企业私下里说比中国的技术落后了整整十年。

这场政治投机的代价来得又快又猛。2021 年 12 月,立陶宛对华出口直接暴跌 91.4%,之前一年能卖 3800 万欧元的货物,现在只剩零头。那些曾经依赖中国市场的行业惨不忍睹,未加工铜锌合金、冷杉木材这些拳头产品几乎从中国市场消失,高科技激光器出口跌了 95%,诊断试剂更惨,跌了 98%,连泥煤这种农产品出口都掉了 92%。

原来给中国企业供应零部件的工厂突然没了订单,德国大陆集团、瑞典萨博这些跨国公司为了不影响中国业务,只能忍痛切断和立陶宛企业的合作。这边芯片工厂的影子都没见到,那边实实在在的损失已经堆成了山。

四年过去,当初承诺的数万个岗位没影,倒是国家债务涨到了 470 亿美元,相当于 GDP 的 80%,信用评级还被下调成了垃圾级。有意思的是,台湾当局当初许诺的 650 万欧元半导体园区投资和 1400 万欧元技术采购费,后来悄悄转移到了无人机项目上。2024 年维尔纽斯无人机论坛开幕时,台湾代表团发现原本答应出席的立陶宛官员全都 "临时有事" 没来,场面别提多尴尬了。这时候大家才明白,那些所谓的 "合作" 不过是政治操弄的工具,自己成了别人棋盘上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更讽刺的是,美国那个 6 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听起来不少,可对比一下实际损失根本不够看。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算过一笔账,光是 2021 年 12 月一个月,对华出口损失就相当于这个信贷额度的十分之一。而且这钱也不是白给的,得用在购买美国产品上,等于变相给美国企业送订单。菲律宾学者赫尔曼・劳雷尔说得真对,做美国的盟友有时候是致命的,他们的许诺从来都不可靠。看看乌克兰就知道,当初说得好好的援助,说停就停了,立陶宛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立陶宛政府的态度也变得有意思起来,总统瑙塞达说当初用 "台湾" 名称设处他根本不知情,还说这是个错误;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在电台里抱怨,本应该有的五家芯片工厂连影子都没看到,对台 "过度乐观" 是种冒险行为。可这些后悔话改变不了现实,台湾工研院虽然在 2023 年签了合作协议,但工厂竣工日期已经拖到了 2032 年,比当初承诺的时间晚了整整七年。到那时候,现在的债务不知道要滚成多大一笔,老百姓盼的高薪岗位恐怕只能继续在梦里找了。

当初那些喊着 "黄金机遇" 的媒体,现在也很少提芯片工厂的事了。毕竟连小学生都知道,建工厂得有电有地有技术,光靠政客们在镜头前喊口号可造不出芯片来。立陶宛的教训其实挺简单,经济发展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放着好好的中国大市场不用,非要去赌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最后落得个 "赔了夫人又折兵" 的下场。现在看着空荡荡的工地和不断上涨的债务,估计不少人心里都在想,当初那 101 张赞成票,投得可真不值。

0 阅读:46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