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中方所料,芯片被卡脖子已成过去式,特朗普得求着中国买 近期,中美在芯片领

安寒评国际 2025-09-18 14:40:03

果然不出中方所料,芯片被卡脖子已成过去式,特朗普得求着中国买 近期,中美在芯片领域的博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美国通过一系列制裁措施,试图扼杀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崛起,然而,正如中方所预料的那样,芯片“卡脖子”策略如今已经成为过去式,或许不久后是特朗普政府在芯片领域需要低头。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芯片成为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的关键领域之一。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禁止先进技术出口等手段,试图切断中国芯片产业的“生命线”。2022年,美国发布的《芯片与科学法》明确规定,不允许接受政府补贴的美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建立或扩展芯片制造工厂。此举无疑是向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设下了一个高墙,试图以技术封锁为手段,阻止中国在科技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高端计算芯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美国的多轮制裁,中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巧妙且精准的方式展开了反制。2025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针对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涉及部分美国生产的模拟芯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反制阶段,并且是首次利用国内贸易法律工具回应美国的芯片打压。通过启动反歧视调查,中国不仅向美国传递了强烈的信号,而且为国内企业争取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中国不仅对美国的芯片进行反制,而且扩大了调查的范围,从加税、设备出口限制到技术和人才封锁,几乎涵盖了美国所有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手段。中国的这一反制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为的回击,更是保护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步骤。 尽管美国多年来不断加大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力度,但中国的芯片产业并未因此而陷入困境。相反,正是这些外部压力催生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动力。随着国家对半导体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国内的芯片企业逐步克服了技术瓶颈,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华为的“昇腾”芯片、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以及寒武纪、燧原等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逐渐成熟。 如今,许多中国芯片企业不仅能够自主生产先进制程芯片,还在一些核心领域取得了技术领先,逐步摆脱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努力,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之路正在走得越来越稳。 中方的一系列反制措施,逐步打破了美国芯片厂商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反倒是特朗普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开始不得不寻求中国的技术合作与市场支持。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半导体产业,美国不仅在部分领域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替代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依赖中国市场来推动美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增长。 要理解特朗普政府为何急于寻求中国的合作,必须深入分析美国芯片产业所面临的困境。美国的芯片制造商长期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在成熟制程芯片和AI芯片领域。随着中国企业技术的不断追赶,曾经依赖美国技术的全球市场逐渐发生了变化。 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公司,曾经是全球芯片市场的主导者,但由于技术封锁和贸易限制,英伟达的业务逐渐受到了挑战。在中国不断扩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美国芯片企业不得不低头向中国寻求合作,甚至开始主动放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限制。 从一开始的“被卡脖子”到如今主动掌控芯片产业的命脉,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改变的直接体现。美国的芯片封锁和技术封杀,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短期困难,但也促使了中国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突破。如今,芯片产业不再是美国“卡脖子”的工具,而是中国强有力反击美国单边主义的关键。 随着中国在芯片领域的逐步超越,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将不再是单纯的制裁与反制,而是如何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找到更具竞争力、更具包容性的合作空间。未来的科技竞争,或许将不再是单方主导,而是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而中国的崛起,将为全球科技格局注入新的活力。 特朗普或许现在意识到,不是中国求美国“买芯片”,而是美国求中国“卖芯片”。

1 阅读:242
安寒评国际

安寒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