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进展顺利,美财长信心爆棚:11月就能“搞定”中国。 当地时间 9 月 16 日,就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将 TikTok 禁令再延长 3 个月的第二天,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放出了狠话:到 11 月 10 日关税休战期结束前,我们肯定能搞定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这位特朗普核心团队的钱袋子管家说这话时底气十足,而这一切的底气都来自刚刚结束的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 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至 15 日,中美谈判团队在西班牙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闭门磋商,会后双方都释放了积极信号,尤其是美方,显得信心爆棚。 贝森特可不是普通的内阁成员,这位曾执掌索罗斯基金的华尔街大佬,是特朗普第二任期里最倚重的经济智囊,从日内瓦到伦敦,从斯德哥尔摩到马德里,这四轮会谈他场场坐镇,说话分量极重。 他敢说 "搞定中国",显然是觉得手里握有足够的筹码。现在美国给中国开出的条件很明确:一方面想让中国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另一方面却不肯彻底取消那些单边关税和技术限制。 就像这次会谈虽然就 TikTok 问题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但美国商务部前脚刚谈完,后脚就把 23 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了出口管制清单,这种 "边谈边打" 的套路玩得很溜。 其实这轮所谓的 "关税休战期" 本身就带着浓浓的施压意味。今年 8 月,中美宣布把暂停 24% 对等关税的期限延长 90 天到 11 月 10 日,这刚好卡在美国圣诞季进口高峰的节骨眼上。 对美国零售商来说,电子产品、服装、玩具这些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要是恢复高关税,成本立刻就得飙升。 有调查显示,已经有近半数美国中小企业因为关税政策成本上升超两成,连马士基这样的航运巨头都开始把运力从跨太平洋航线转向非洲、拉美市场,今年上半年中美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了 35%,这背后都是美国企业实实在在的痛感。 贝森特显然是想利用这种经济压力,逼着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但中方这边也不是吃素的。会谈中,中方明确表示取消不合理关税和技术限制是前提,否则免谈。 就在美方宣布制裁中国实体的第二天,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美国集成电路领域发起反歧视调查,同时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一手硬一手软,态度很鲜明。 中方谈判代表何立峰在会谈后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谁搞定谁的问题。这种底气来自中国外贸的多元化布局。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速都超过 13%,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更是高达 23.7%,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正在被其他地区稀释。 贝森特的自信或许还来自会谈中达成的一些进展。双方首次把 TikTok 问题摆上谈判桌并达成框架共识,中方同意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这让美方觉得在数字经济领域看到了突破口。 老问题依然没解决:美国想让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却又不肯解除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要求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自己却在滥用出口管制搞技术封锁。 中国社科院专家杨水清就指出,关税问题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美国能不能接受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中美贸易谈判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2018 年贸易战以来,双方谈了又崩、崩了又谈,每次看似接近达成协议,最后都可能因为核心利益分歧功亏一篑。这次贝森特敢放话 "两个月搞定",多少也带着国内政治的考量。 特朗普政府需要在经济领域拿出成果。但他自己也承认过,与中国的谈判会是一场持久战。现在距离 11 月 10 日还有不到两个月,双方团队正在忙着磋商成果文件细节,但从会谈前后美方一边谈合作一边加制裁的操作来看,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贝森特虽然信心满满,但在被问及能否保证美国经济不会衰退时,却坦言 "没有什么是可以保证的"。这或许暗示着,美国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严重。 对中国来说,既不会被美方的强硬态度吓倒,也不会拒绝合理的合作,但想让中国在核心利益上妥协,恐怕贝森特的乐观有点太早了。 这场谈判最终会走向何方,11 月的期限将是个关键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绝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滑跪妥协,这一点从过往的交锋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中美谈判进展顺利,美财长信心爆棚:11月就能“搞定”中国。 当地时间9月
文史资鉴堂
2025-09-18 12:00:4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