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

万事浮华 2025-09-17 11:40:06

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2025年夏天,美国的通胀率又爬回2.7%,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小家电少了一半,取而代之的东南亚产咖啡机,价格标签比机身还厚,同样的容量,比三年前贵了三成还多,这可苦了美国的普通消费者,以前能轻松买到实惠好用的中国货,现在只能无奈接受高价的替代品。 从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拉开了帷幕,到了2025年上半年,更是愈演愈烈。美国那边一个劲儿地提高关税,最高的时候都堆到145%了,就是想通过这种经济高压手段,迫使中国让步,让中国在一些事情上听他们的。 可他们没想到,这一招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关税一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成本就增加了,商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只能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所以美国老百姓看到日用品价格涨了15%,面包标价也上去了,生活成本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再看看美国的农民,他们种的大豆、玉米、猪肉这些农产品,因为贸易摩擦,出口到中国遇到了阻碍,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可把他们愁坏了。 美国著名的零售超市沃尔玛,以前靠着中国的廉价商品,喊着“天天低价”的口号吸引顾客,现在呢,因为中国货少了,货架都显得空荡了不少,顾客也越来越不满意。 耶鲁大学还预测,因为制裁,美国的通胀率会攀升两个百分点,每个家庭每年得多支出约3800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咱们中国这边,出口受阻也确实给不少工厂带来了压力,以前很多工厂主要做出口生意,产品大量销往美国。 现在订单少了,机器虽然还在运转,但没以前那么忙碌了,工人的工作时间也变得零散那些做光伏板、锂电池、电子元件的工厂,产能本来很充足,可出口遇冷,东西卖不出去,仓库都快堆满了。 而且,在高端芯片和航空设备这些领域,咱们还依赖外部体系,美国的技术封锁对我们也有一定的牵制。 但咱中国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面对这种情况,很快就启动了“内循环+科技突围+多边合作”这三板斧。 先说内循环,中国本身市场就大,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7万亿元。很多原本出口的商品,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卖给国内消费者。 比如一些小家电企业,以前产品主要出口美国,现在针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在国内市场也卖得不错,这内需的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那可是相当可观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受阻带来的压力。 科技突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像华为、寒武纪、阿里达摩院、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不断追赶。 以前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比如芯片、AI算法、软件平台、专利生态链等方面有领先优势,现在咱们中国企业正在一步步缩小差距。 华为的芯片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芯片国产替代率都突破90%了,先进封装、自主指令集也在崛起,把Intel、AMD这些美国芯片企业的全球份额都给蚕食了一部分,这意味着,美国在高科技控制权这张底牌上,光芒正在逐渐减弱。 再说多边合作,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加强合作,产能往中东、非洲这些地方流动,新兴市场能消化一部分过剩产能。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3%,达到371亿美元,这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东边不亮西边亮嘛。 而且中国还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平台,在贸易重构中占据主动,很多国家都愿意和中国做生意,因为中国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而且供应链稳定。 反观美国,问题可不少,美国长期以来过度依赖金融,搞量化宽松,大量印钞,让美元在全球泛滥,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本土制造业空心化,很多工厂都搬到国外去了。 现在遇到贸易摩擦,供应链一断,才发现自己国内生产不了那么多东西,很多关键商品得依赖进口。 可又和中国闹矛盾,想买中国的货又设置各种障碍,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美国国债规模都破36万亿美元了,这么庞大的债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压得美国经济喘不过气来。 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在利率上一会儿加息一会儿降息,政策摇摆不定,企业和投资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市场也跟着动荡不安。 而美国,要想摆脱现在的困境,得好好反思自己的经济政策,重新重视制造业,解决国债和通胀这些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货比美国的钱更有底气,更能在这场博弈中坚持到最后。 这场较量,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也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0 阅读:14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