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一直是“热一阵、冷一阵”的变化。 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过,5000年前全球很暖和,平均气温比现在还高2.4℃。那时候西北不是沙漠,全是森林草原;河南甚至有大象跑,跟现在的南方差不多。 周朝、汉朝、唐朝这些强盛的时代,正好也赶上气候暖,天暖和了庄稼长得好,国家自然就繁荣。 但冷的时候就麻烦了。比如三国末期,全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2℃,北方草原全退化了,游牧民族没吃的,只能往中原迁,最后就引发了“五胡乱华”。 现在全球又在变暖,对咱们来说,是好事也是挑战。挑战是洪水可能变多,就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比如2023年京津冀的极端暴雨,就和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异常有关。 但好处也很明显:这些年雨带在往北移,西北变得比以前湿润了。中科院研究发现,西北从1987年就开始变湿,青海湖水位涨了,新疆绿洲也变大了,连沙漠里都偶尔能看到小湖泊。 所以咱们现在该这么干:南方多修防洪的设施,多留些能泄洪的湿地,用疏导的办法应对洪水。 西北就趁着雨水多,赶紧种树种草,把沙漠和荒山变绿。 顺着气候的变化来做事,既能应对风险,也能为咱们国家的发展打牢生态基础。 信息来源:
咱们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一直是“热一阵、冷一阵”的变化。 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
烈火科学风暴
2025-09-16 21:44:38
0
阅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