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姑姑,竟然活到了99岁,其实虽然她活到了99岁,可是在她的身上有一个教训

芦苇飘雪 2025-09-16 17:04:53

我有一个姑姑,竟然活到了99岁,其实虽然她活到了99岁,可是在她的身上有一个教训,是老年人应该吸取的。 ​我姑姑活到了99岁08个月,临终前她拉着我的手,用沙哑的声音说:“千万别学我,把日子过成‘守财奴’。”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姑姑这一辈子的故事。 姑姑年轻的时候日子苦,嫁给姑父后,夫妻俩靠着摆小摊卖早点拉扯大三个孩子。那时候起,姑姑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一块肥皂用到只剩薄片都舍不得扔,衣服缝缝补补能穿十几年。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生活条件好了,可姑姑的节俭却变了味,成了近乎苛刻的“抠门”。 记得我小时候去姑姑家,想喝瓶汽水都要被她念叨半天:“汽水有啥好喝的?又贵又不解渴,家里的凉白开不比这强?”有一次,表哥给她买了件新棉袄,花了三百多块钱,她愣是把表哥骂了一顿,说衣服能穿就行,花这冤枉钱纯属浪费,最后那件棉袄被她压在箱底,直到袖口磨破都没怎么穿过。 姑姑的“抠门”还体现在饮食上。家里的菜要是吃不完,哪怕放了好几天,她也舍不得扔,总说“热一热还能吃”。有一次,她吃了放了一周的剩菜,上吐下泻进了医院,医生说是急性肠胃炎,叮嘱她以后千万别吃变质的食物。可出院没几天,她又偷偷吃起了剩菜,还跟家人说:“医生就是危言耸听,我身体好得很。” 最让家人无奈的是,姑姑对自己抠门,对别人也“斤斤计较”。邻居张阿姨家的孙子来借酱油,她只给倒了小半碗,还反复叮嘱:“下次记得还啊,这酱油也是花钱买的。”小区里组织给贫困地区捐款,她不仅自己不捐,还拦着想去捐款的姑父:“咱们的钱都是辛苦攒的,凭啥给外人?”时间久了,邻里街坊都不太愿意和姑姑来往,觉得她太“小气”。 姑姑70岁那年,姑父突发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费要十几万。孩子们都表示钱的事不用姑姑操心,他们来凑。可姑姑却死活不同意,非要把自己攒的钱拿出来,还说:“我这钱存了几十年,一分一分攒的,可不能乱花。”她甚至还想让孩子们放弃手术,说“人老了总有这么一天,没必要花这冤枉钱”。最后,表哥表姐们瞒着姑姑,凑钱给姑父做了手术,姑父康复后,姑姑还因为这事跟孩子们冷战了半个月。 姑父去世后,姑姑变得更加孤僻,每天除了买菜,就待在家里数钱、整理她的“宝贝”——那些旧衣服、空瓶子、用坏的家具。有一次,表姐想帮她把家里的废品卖掉,她却急得跳脚:“这些都是我攒了好久的,卖了多可惜!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得上呢。” 去年冬天,姑姑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需要卧床休养。孩子们轮流照顾她,给她买了各种营养品,可她却舍不得吃,非要把营养品藏起来,说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吃”。有一天,我去看她,发现她藏在床底下的牛奶都过期了,劝她扔掉,她却摇摇头:“扔了多可惜,我热一热喝了就行。”我没办法,只好趁她不注意,偷偷把过期的牛奶和营养品都扔了,她知道后,还跟我生了好几天的气。 姑姑临终前,看着围在床边的孩子们,终于后悔了。她叹了口气说:“这辈子攒了不少钱,可没享过一天福,还得罪了不少人。要是能重来,我肯定不会这么过日子了,该花的钱就花,该帮的人就帮,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 姑姑的故事,成了我们家的一个“警钟”。其实,老年人节俭是好事,但不能把节俭变成“抠门”,更不能因为省钱而委屈自己、疏远他人。人生短短几十年,学会享受生活,懂得分享善意,才能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跟姑姑的情感 姑父去世

0 阅读:252
芦苇飘雪

芦苇飘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