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战友,为了不进体制内,2020年,技术9级,18年军龄,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役。 这个战友叫林薇,是我在部队时的老搭档,短发利落,说话做事像阵风,骨子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当年她在通信营当技术骨干,手里攥着好几个军区级的技术奖项,领导都把她当成重点培养对象,说她再干两年,就能提技术8级,退役后还能安排进省厅的事业单位,妥妥的“铁饭碗”。 可谁也没想到,她拿到退役申请批复那天,在营区的操场上跑了整整五圈,回来时脸上全是汗,眼里却亮得吓人。我当时拽着她胳膊问:“你疯了?18年军龄说扔就扔,体制内的工作多少人抢破头,你倒好,主动往外推!”她抹了把汗,笑着说:“姐,我知道体制内稳定,但我就想试试,离开部队,我能不能凭自己的本事干出点事儿来。我学了十几年通信技术,不想一辈子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 林薇的家人也急得跳脚,她爸妈专程从老家赶来,劝她:“女孩子家,稳定最重要,你都36了,折腾不起!”就连她老公,也是个在国企上班的“老实在”,皱着眉说:“咱们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干嘛非要冒这个险?”林薇却铁了心,退役手续一办完,就揣着安置费,一头扎进了当时正火的无人机行业。 一开始,她连无人机的基本操作都不熟,天天泡在培训机构,跟着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起学编程、练操控,手上被无人机螺旋桨划了好几个口子,也不吭声。有次我去看她,她正蹲在地上拆无人机的电路板,满手油污,头发也乱糟糟的,跟以前在部队里那个精神利落的技术骨干判若两人。“你这是图啥?”我心疼地问。她抬头笑了笑,手里还拿着个螺丝刀:“图个痛快!你看这电路板,只要线路接对了,它就能飞起来,比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多了。” 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2021年夏天,她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农业植保的订单,要给郊区的五百亩稻田喷洒农药。结果喷药那天突然下暴雨,无人机的电路板进水短路,直接摔在了田里,不仅没完成订单,还赔了客户的农药钱,自己的无人机也报废了。那天晚上,她在田里蹲了半宿,给我打电话时,声音带着哭腔:“姐,我是不是真的选错了?”我在电话里骂她:“这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了?你忘了在部队里,演习时设备坏了,你熬夜三天三夜抢修的劲儿了?” 挂了电话,我连夜开车去郊区找她,到了田里,看见她正蹲在地上捡无人机的碎片,嘴里还念叨着:“这里的线路要是提前做了防水处理,肯定就没事了。”我看着她较真的样子,突然就放心了——这才是我认识的林薇,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 从那以后,林薇更拼了。她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专门研发农业植保无人机的防水技术和智能导航系统。为了测试设备,她跟着团队驻扎在农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调试无人机,中午顶着太阳在田里飞,晚上回到临时租的民房里改程序,常常忙到后半夜。有次她老公带着孩子来看她,孩子抱着她的腿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都好久没见你了。”林薇抱着孩子,眼泪掉了下来,却还是说:“等妈妈把无人机做好了,就回家陪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底,她团队研发的智能植保无人机终于通过了测试,不仅防水性能好,还能根据稻田的地形自动规划路线,喷洒农药的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三倍,而且药量更均匀,受到了不少农户的欢迎。有个种粮大户一次就订了五台,说:“林老板,你这无人机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以前雇人喷药,又累又慢,现在有了这玩意儿,省事多了!” 现在,林薇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不仅做农业植保无人机,还拓展了森林防火、电力巡检等领域的无人机业务,团队从一开始的三个人发展到了三十多个人,其中还有好几个是她以前的战友。上个月,她受邀回部队给新兵做讲座,穿着一身干练的西装,站在讲台上,跟新兵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说:“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只要有不服输的劲儿,肯踏实干事,就一定能做出成绩。” 讲座结束后,她拉着我在营区里散步,指着远处的训练塔说:“姐,你看,我从来没后悔过退役。在部队里,我保卫国家;现在,我用自己的技术帮农民增收,同样很有意义。”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明白,所谓的成功,不是非要进体制内,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然后拼尽全力去做好它。 林薇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不管选择哪条路,都能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那些曾经的质疑和困难,不过是追梦路上的垫脚石,让她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退役女军人
一个女战友,为了不进体制内,2020年,技术9级,18年军龄,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
芦苇飘雪
2025-09-16 16:05:00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