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 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

哈皮的高高 2025-09-16 12:16:09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 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20分钟就被中国网友认出,并喊他“577”。 在中国街头散步不到 20 分钟就被网友用 “577” 这个昵称喊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受欢迎程度可不是偶然。这位身高 1 米 98 的 “巨人总统” 能让中国老百姓觉得亲切,说到底是因为他身上有种难得的 “不装”—— 不像有些国家领导人那样把 “友谊” 挂在嘴边却只做表面功夫,他是真把对中国的友好落到了实处,也敢在国际舞台上坚持自己的立场。 看看塞尔维亚过去的日子就知道,前任总统们面对欧盟时总是小心翼翼,和中国合作大多停留在签备忘录、拍合影的层面,热闹一阵后没多少实际进展。 但武契奇上台后完全换了风格,欧盟一次次施压让他制裁俄罗斯,他偏不,2024 年 10 月和普京通话时明明白白说 “塞尔维亚不打算对俄罗斯实施任何制裁”,2025 年初又在公开讲话里强调 “只要我还是总统,就不会对我们的朋友动手”。这种在大国博弈中不随波逐流的硬气,让习惯了看西方国家脸色的人觉得格外提气。 光有态度不够,真能让老百姓认可是因为实打实的好处。西方卡脖子不给投资,武契奇转头就喊中国来帮忙,最典型的就是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故事。 这家 1913 年成立的老钢厂曾是塞尔维亚的骄傲,鼎盛时期贡献了当地 40% 的财政收入,可后来连续 7 年亏损,政府每月要贴 1000 万美元才能勉强维持,工人连饭碗都保不住。 2016 年中国河钢集团用 4600 万欧元接手时,没人想到这个濒临倒闭的厂子能起死回生。结果呢?中国团队只派了 9 个技术骨干,其余全用本地员工,短短一年就实现盈利,2018 年更是创下 177 万吨钢的百年纪录,收入达到 10.5 亿美元,一下子成了塞尔维亚最大的出口创汇大户。 到 2022 年,这家钢厂的总产值已经占到塞尔维亚国民生产总值的 1.86%,5000 多名直接员工没丢工作,加上 1600 多家供货商带来的 16000 多个间接岗位,相当于保住了上万个家庭的生计。 这种 “干货合作” 不止在钢铁行业。中国和塞尔维亚一起修的泽蒙 — 博尔察大桥,是多瑙河上 70 年来第一座新建大桥,2014 年通车后让两岸通行时间从 1 小时缩到 10 分钟。 正在测试的匈塞铁路更厉害,贝尔格莱德到诺维萨德段已经通车,等全线贯通后,塞尔维亚首都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车程将从 8 小时减到 3 小时。 疫情期间的互相扶持更是让两国感情升温。2021 年 1 月,当很多国家还在对中国疫苗观望时,武契奇亲自去机场迎接首批 100 万剂国药疫苗,还公开说 “我相信中国疫苗的质量,我会第一个接种”。 后来中国总共给塞尔维亚送去 250 万剂疫苗,占他们当时疫苗总量的七成多,要知道这个国家总人口才 700 万,这些疫苗直接保护了几十万民众的生命。 塞尔维亚专家约万诺维奇说得直白:“我们疫情能控制住,最该感谢的就是中国疫苗。” 这种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比平时千言万语的客套话都管用。 武契奇本人的亲民风格也加分不少。中国网友给他起了 “577” 的谐音昵称,他不仅知道,还在给中国人民的节日贺卡上特意签上这个名字,这种接地气的态度让大家觉得他没有距离感。 他常说 “中国是塞尔维亚最真挚的朋友”,但从不说空话,而是用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证明这句话的分量。河钢塞钢的轧钢车间里,炉火重新燃起的不仅是工厂的希望,更是两国人民的信任;匈塞铁路的铁轨延伸的方向,也是民心相通的路径。 说到底,中国老百姓喜欢武契奇,是因为他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 “铁杆朋友”。不是那种需要时才想起、顺境时就疏远的塑料情谊,而是在欧盟施压时敢于说不、在国家困难时主动伸手、在合作中实实在在让利的真诚。 当一个外国领导人把对中国的友好从口号变成钢厂里的就业岗位、铁路上的飞驰列车、疫情中的救命疫苗,当他用行动证明 “朋友” 二字的重量,中国网友自然会把他记在心里,在街头认出他时热情地喊出那声亲切的 “577”。

0 阅读:0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