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到了,卡塔尔,伊拉克,沙特,埃及,土耳其,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国,要组成军事联盟,应对以色列针对任何成员国采取的任何行动。 这种联盟的想法早就有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阿拉伯国家就曾经联合出兵对抗以色列,但因为各自打各自的算盘,最后没能形成像样的合力,反倒分歧更大。 后来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陆续建立,希望统一协调中东和伊斯兰世界事务,不过在具体安全问题上,效果一直不明显。 包括近几年兴起的“伊斯兰反恐联盟”,看上去很大规模,可大多数时候只是针对极端组织,并没明确把应对以色列列为最优先的目标。 沙特、埃及等大国,包括土耳其这些参与者,往往更关注本国安全或全球身份,不太愿意丧失主导权和灵活性。 就在以色列连续对周边如卡塔尔的军事行动后,许多国家感觉到了真正的威胁。 越是弱小的国家,越担心自己成了下一个目标,沙特、埃及这样的老大哥也明白,现在不主动点,很可能以后局势会更加难控。 多国商谈后,提出建立跨国军事条约的方案,不仅萌生了共同防御的想法,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让渡自主权,为联盟行动让路。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拉上了像土耳其、伊朗这些非阿拉伯但在区域很有分量的国家。 土耳其、伊朗本来很有分歧,但在当前情况下都明确表示愿意讨论如何共同应对更大的威胁。 只要联盟有了更强有力的机制,以色列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更多国家高度警惕。 外部大国像欧美、俄罗斯,甚至中国,对此都保持密切关注,因为这决定了未来他们跟中东打交道的方式要跟着变,利益分配格局也得调整。 中东国家利益错综复杂,有团结的时候,也有内讧的时候,宗教、民族、利益的冲突,一直是分歧的根源。 有人担心,伊朗会借联盟扩张影响力,沙特、埃及则不愿意被动成为别人手里的工具。 小国们自然希望联盟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保护,却也怕被拖下泥潭。 这次以色列对卡塔尔等国家的行动,的确让很多国家的危机感集中到了一起,使得“被动联手”变成了“主动抱团”,至少在对抗以色列这一点上,意见更接近了。 这样的联合条约在国际关系中已有先例,比如北约,成员国之间达成约定,一旦有国家受攻击,其他国家就集体出手。 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这些年一直想抄作业,但始终距离成型差了点。 这次如果各国真的把防务责任具体化,把军事情报、武装调动等机制落实到位,以色列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打击范围与行动后果。 各成员国至少在安全上有了独立于外部力量的选择,对外,也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筹码。 联盟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不会真正执行到位还不好说。 很多国家可能愿意出钱或提供后勤,但真要大家派兵联合作战,还是会各有考量。 如果一切顺利,联合军演、情报共享、危机应对这些合作,将在不久后变成现实。 如果只停留在口头协定,联盟还是像过去一样空壳子,关键时刻靠不住。 以色列的选择已经成为碰撞中东格局的催化剂,各大国不可能再袖手旁观。 如果这次联盟能够跨越历史的成见,让各国在关键时刻用行动说话,中东的安全地形很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还是会回到各自为战,反复拉锯的老路。 中东多国正努力改变自己曾经被动应对的命运,只有真正走在一起,才有可能重写地区的安全规则。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财经头条
很多人都低估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的后果,因为这对逊尼派的王爷们来说就是他们阿拉伯世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