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朝鲜领导人请求中国寻找一名失踪30多年的抗美援朝英雄,没想到,这位英雄自己“躲起了猫猫”,这一躲就是33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位被称为“活着的烈士”的英雄,就在四川岳池县的农村里默默生活了三十多年。 他叫柴云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也是后来“七一勋章”的获得者。 柴云振出生在1926年,小时候家里特别穷,还在地主家做过长工。后来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旧军队里受尽欺负,直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才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家。 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渡江战役中立过功,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柴云振随部队入朝作战。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美军发动疯狂进攻,阵地几乎失守。 关键时刻,柴云振带领班里剩下的3名战士直插敌群,连续夺回3个山头,捣毁敌人营指挥所,歼敌200多人,仅他一人就消灭了上百敌人。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柴云振身负24处伤,右手食指被咬断,最后昏迷在阵地上。 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庆功会上那枚勋章却无人领取。 朝鲜方面甚至根据战友的描述,为他在军事博物馆绘制了“遗像”,朴达峰阵地上还立了纪念他的碑。 其实柴云振没有死,他被辗转送到国内医院治疗,1952年4月,他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和1000斤粮票的复员费,悄悄回到四川岳池老家,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整整33年,他从不提自己的战功,连朝夕相处的儿女都不知道父亲是位大英雄。 他先后当过乡长、生产队长、公社党委副书记,领着群众抗灾自救、发展生产。困难时期,他甚至把自家的粮票送给揭不开锅的乡亲,自家人却喝着盐水、吃着野菜粑粑。 部队一直没有停止寻找他,直到1984年,寻人组终于在《四川日报》登出寻人启事。柴云振的儿子看到后,坚信那就是父亲。 可柴云振一开始却否认:“不是我不是我,不要给国家增加负担。”儿子劝他:“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去看看老战友老首长也好嘛。”这话打动了他,他卖了家里一头猪凑路费,去了老部队。 部队官兵看到这位断指老人、头上的24处伤疤,立刻认定这就是他们苦寻多年的英雄。原来,当年部队文书登记时,把“柴云正”误写成了“柴云振”,一个小小的笔误,让英雄“消失”了33年。 1985年,柴云振应邀访问朝鲜。在朝鲜军事博物馆,他站在自己的“遗像”前百感交集。他对朝方人员说:“我还活着,请把这画像给我吧。”亲手摘下了那幅画像。 朝鲜方面感慨,你不是烈士,你是活着的英雄!柴云振却只是淡淡回应:“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荣誉如潮水般涌来,他后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但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部队首长问他有什么困难,他总是说:“我还能劳动,不给国家添麻烦。” 2018年12月,柴云振安详离世,享年93岁。三年后,党中央追授他“七一勋章”,他的故事被永远铭记。 柴云振为什么选择默默无闻?我想,是因为他深知,活下来已经是最大的幸运,那些牺牲的战友才真正值得被铭记。 他用30多年的沉默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是战场上的舍生忘死,更是平凡日子里的默默坚守。 如今,柴云振的子孙中有多人参军报国,他的精神仍在延续。每次想到这位老英雄,我就觉得,其实英雄从来不在远方的神坛上,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普通得就像邻居家的老爷爷,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七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柴云振:“活着的烈士” 不朽的功名》 新华社《“活着的烈士”柴云振:深藏功名三十三载》 中国共产党岳池县委员会宣传部《“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7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