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迅速精准反击!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晚报道:“中美在马德里进行会谈前交锋,自美国将23家中国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引起中国不满后,中国商务部也宣布,针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华采取的关税、出口限制及投资禁令等措施,正式发起反歧视调查。”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美国这次玩了一手突然袭击,前几天,趁着马德里会谈前夕,美国商务部二话不说就放出一份新的实体清单,一口气将23家中国企业拉进小黑屋。 而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顶梁柱,包括中芯国际子公司、复旦微电、中科院空天院等。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明,这份清单就像一把锁,直接把这些企业跟美国的设备、技术和软件隔离开来。 中芯国际最先尝到苦头,原本规划好的28纳米芯片生产线被迫减速,连关键的光刻胶都得另寻门路,按业内人士估计,这一招至少能让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一成。 不过他们这次可能要失算了,中国商务部的反应快得让人意外,几乎是在美方清单出台的第二天就祭出了反击组合拳。 第一拳是启动反歧视调查,直指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对中国的三大限制措施:关税壁垒、出口管制和投资禁令。 还有第二拳更狠,对准了美国模拟芯片的低价倾销行为,这可是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波反制来得又快又准,美国企业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可没少赚钱,光是模拟芯片的出口量就涨了37%,但价格却砍了一半多,这明显是在打价格战,挤压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 中国这次的反击可不是虚张声势,一旦调查坐实了歧视和倾销行为,德州仪器、ADI这些美国芯片巨头在中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而国内企业有望趁机多抢回5%的市场份额,这对产业链的重构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场较量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在马德里会谈前夕打这张牌,美国显然是想给谈判增加筹码,但他们恐怕没想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对手了。 其实这一轮交锋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深深忧虑。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4000多亿美元,但高端芯片七成依赖国外,美国就是想卡住这个命门,企图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回看这几年,美国的每次打压都在倒逼中国加速创新,2019年贸易战时期,25%的关税没能阻止中国芯片国产率从15%跃升到30%,2023年,长江存储更是在3D NAND闪存技术上实现突破。 这次中方的反击特别有意思,不是简单的针锋相对,而是精准打击美国企业的利益软肋。 要知道,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美国企业每年从这块市场捞走的利润可不是小数目。 更妙的是,中方选择用规则反制规则,美国总爱打“国家安全”的牌,这回中国就用WTO框架下的反歧视调查来应对,让美国人也尝尝被规则束缚的滋味。 不过最让人玩味的是时机选择,马德里会谈原本被外界寄予厚望,指望能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这一出突袭,加上中方的迅速反击,让会谈还没开始就笼罩上了一层寒意。 放眼全局,这场较量远未结束,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美国想用极限施压来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老套路,已经不太管用了。 说白了,现在的中国,既有能力反制,也有勇气说不。 归根结底,科技创新从来就不是哪个国家可以垄断的,美国与其处心积虑地设限打压,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在公平竞争中保持优势。 毕竟在这个深度互联的世界里,合作共赢才是正道,这个道理,希望他们心里能明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特朗普临时加戏,马德里会谈现场变火药桶,中国一句话没说,直接动手查芯片,这回真撕
【16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