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凉了?75%的欧洲人要求其辞职,早该滚蛋了 据《欧洲大陆》杂志与法国Cluster17公司9月9日联合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欧洲主流国家的民众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临界点。 民调显示,75%的欧洲人明确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该辞职了。另有77%的受访者觉得她跟美国签的新贸易协议纯粹是卖了欧洲的利益,还有52%的人直截了当说这协议就是整个欧洲的耻辱。 要说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还得从今年7月那份贸易协议说起。当时冯德莱恩和美国特朗普政府拍板,说欧盟输美商品关税定在15%,比之前威胁的30%降了一半,她还说这是"能达成的最佳结果"。 可才过一个月,美国就单方面变卦,8月15日宣布扩大钢铝关税范围,把几百种衍生产品都加进来,征收50%的关税。这一下,欧洲企业彻底懵了,原来协议里说的15%根本不作数。 德国Krone集团是做农用设备的,他们生产的青贮收割机光零件就有15000个,现在得一个个查钢铝含量,根本没法出口。公司只好让100名工人停工休假,连在途的货都打算改道去墨西哥或加拿大了。 这种"协议签了跟没签一样"的情况,让欧洲企业损失惨重。美国进口商因为关税政策变来变去,根本不敢提货。 欧洲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算过账,现在30%的机械产品得为金属部分交50%的税,一台100万美元的机器实际关税能到22万美元,比协议里说的15%高出一大截。这哪是贸易协议,简直成了美国单方面说了算的霸王条款。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冯德莱恩好像根本没看着欧洲自家企业的难处。她忙着跟美国搞好关系,对俄罗斯的制裁倒是下得狠手。 结果呢?欧洲天然气价格涨得没边,德国工业成本一下子上去20%,巴斯夫这样的大公司都不得不减产裁员。 匈牙利、奥地利这些国家早就受不了了,跟欧盟闹着要继续从俄罗斯买气,不然国内企业都得关门,老百姓过冬都成问题。德国民众更惨,去年冬天就有人开始囤积柴火,今年能源价格还没降下来,贸易协议又让企业日子更难过,失业率蹭蹭往上涨。这种时候谁能不生气? 政治上的麻烦更是扎堆来。9月10日,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爱国者"直接提交了不信任动议,已经有85名议员签字,超过了启动程序需要的72人。 这个党团的主席若尔当·巴尔代拉说得毫不客气:"这不是贸易协议,是政治投降书"。连原来的盟友都不站她这边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她"过度政治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放话,再向极右翼妥协就反对她连任。 更要命的是,极右翼政党借着这股不满情绪趁机抬头。法国国民联盟在地方选举里拿到31%的选票,德国选择党支持率也升到20%。 这些政党天天喊着"冯德莱恩的失败证明欧盟已经腐烂",把民众对现状的不满都引向欧盟体制。 普通老百姓本来就因为能源涨价、生活成本上升憋着一肚子火,这下更是把账都算到了冯德莱恩头上。德国45%的受访者说她"无能且腐败",波兰这个比例居然高达58%。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冯德莱恩在9月10日的盟情咨文里想补救,说要设个"欧洲规模化基金",投几十亿欧元支持科技产业,但这招根本没人买账。她一边还在嘴硬说贸易协议是"最佳结果",一边又不得不承认欧洲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这种自相矛盾的话,只会让大家更觉得她不靠谱。 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10月的欧洲议会表决,如果不信任动议通过,她就成了欧盟历史上第一个被弹劾的委员会主席。就算侥幸过关,她的权威也早就没了。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算过,光是15%的关税就要让欧盟GDP下降0.1%,德国经济可能萎缩0.33%,这些损失最后还不是老百姓买单? 其实贸易协议只是个导火索,真正让欧洲人失望的是冯德莱恩那种眼里只有美国、不管自家死活的做派。为了讨好美国,跟着制裁俄罗斯,结果让欧洲成了高价天然气的接盘侠,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欧洲量2022年就飙升150%。 现在又逼着欧洲企业买美国能源和武器,7500亿美元的采购承诺把欧洲当成了提款机。这种拿欧洲利益换自己政治资本的做法,怎么可能不让人愤怒? 欧盟委员会本该是保护欧洲人利益的,现在却成了帮着外人薅欧洲羊毛的工具。75%的辞职呼声背后,是欧洲人对这种状况的彻底失望。 冯德莱恩的日子显然不好过了,但她的困境其实是整个欧盟深层问题的缩影。 当欧盟的决策越来越脱离普通民众的实际需求,当所谓的"战略自主"变成对美国的言听计从,老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 不管冯德莱恩最后走不走,欧洲人都在问一个问题:这样的欧盟,到底还能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换个主席就能解决的。未来的欧洲,怕是得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走什么路了。
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
【118评论】【60点赞】
锅兴
整个脑残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