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后,为他们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击。[无辜笑] 1941年冬天德军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苏联几乎把所有可用的兵力都调到了西线抵抗德军,但斯大林最担心的其实是另一个方向——日本关东军85万精锐部队就在中苏边境的满洲地区,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如果日本选择在这个时候北上攻击苏联,苏联就要同时面对东西两个战场,以当时苏联的实力,很难同时应对两个强敌。二战的结果很可能因此改变。 但日本最终没有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他们做不到。 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中国军民就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与日军激战,每一场战斗都在消耗着日军的兵力和资源。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中国军队死伤惨重,但成功拖延了日军进攻南京的时间,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给了日军侵华以来最大的一次挫败,长沙会战前后打了三次,薛岳的“天炉战法”让日军付出了十多万人的伤亡代价。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建立了大片根据地,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不断袭击日军,破坏铁路运输线,迫使日军分散大量兵力来维持占领区的控制。 这些战斗的累积效应是惊人的,到1941年日本陆军总共有51个师团,其中38个被困在中国战场无法脱身,也就是说日本74%的陆军主力都在中国,无法调动。 相比之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只部署了11个师团,在东南亚仅有2个师团,这个对比清楚地说明了中国战场对日军兵力的巨大牵制作用。 日本参谋本部确实制定过三次北上攻击苏联的作战计划,但每一次他们都因为“中国战场兵力不足”而放弃了这些计划,关东军的弹药储备只够打三个月的仗,而中国战场的持续消耗让日本根本冒不起再开辟一个战场的风险。 当然这种牵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1937到1941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150架飞机、2000门大炮、1.5万辆汽车和大量其他军事装备,总价值超过2。5亿美元,苏联志愿航空队还直接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击落了59架日机。 到1945年8月,苏联150万大军出兵东北,仅用23天就彻底击溃了关东军,这既是对日本的反击,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四年多牵制作战的一种回报。 普京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提这段历史,显然有其考虑,他强调中国人民的抵抗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更是为整个反法西斯阵营分担了压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回顾这段历史有特殊意义,它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挑战时,寻求合作共赢比零和博弈更有价值。 网友们议论纷纷: “原来历史课本上‘东方主战场’这五个字这么有分量!以前没概念,看到38个师团被拖在中国这数据,真是震撼到了。” “这才是真正的战略互信啊!打仗的时候你替我守后院,我给你送枪炮。比现在某些光喊口号的联盟实在多了。” “普京这话说得在理,咱们抗战牺牲三千多万人,确实是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立了大功。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更不能被西方篡改。” “看懂了,日本不是不想捅刀子,是咱们在中国战场把它手脚全捆住了。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战略主动,太不容易了。” 您认为这种用鲜血换来的历史互信,对今天的中俄关系乃至国际格局,还有怎样的现实启示?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俄罗斯真毒,击中了乌克兰的死穴。乌克兰可能从此消沉永无翻身之日。很多人只看到
【213评论】【2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