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输的经营下,回纥的实力日渐强盛,在其子骨力裴罗在位时期,回纥在后突厥的内斗中获得胜利,成功建国。当时,为了夺取可汗继承权,后突厥一方与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展开激烈对抗,三部攻杀了自立为可汗的骨咄叶护,并拥立出身突厥王族的拔悉密首领阿史那施为可汗,突厥余众拥立乌苏米施为可汗,最终阿史那施成功上位,乌苏米施可汗则在743年被回纥部俘虏,唐因此册封骨力裴罗为奉义王。随着斗争告一段落,三部却因利益分配问题而分裂。744年,回纥和葛逻禄联合逼走阿史那施,骨力裴罗在郁督军山建立牙帐,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标志回纥汗国正式建立。此时的蒙古草原并未统一,北有黠戛斯,东有室韦,南有归附唐朝的铁勒部落,回纥内部也纷争不断,因此,骨力裴罗希望借助唐朝的册封提升威望,在即位后立即遣使长安,而唐朝为了在名义上维持漠北的羁縻统治,承认了骨力裴罗的可汗地位,并册封其为怀仁可汗,回纥遂成漠北霸主。 745年,随着后突厥汗国的最终消亡,统一的回纥国家逐渐形成,漠北的铁勒诸部更为稳定地在漠北草原上活动,对外统一以回纥自称,回纥不再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而成为了继突厥之后又一个统治整个漠北草原的政权。汗国仍旧是以各部落构成,大体上可分为本部和属部。本部包括原属十回纥部落和九姓部落,其中,十回纥部落中的药罗葛氏是统治核心。自特健俟斤开始,历任的回纥首领、可汗皆出自此氏族,与同属本部的仆骨部世代联姻。此外,在汗国本部地区有一些特殊的部落,称“客部”,它们地位较低,或归顺融合,或举部迁徙,如葛逻禄左厢、拔悉密、薛延陀等回纥的属部有东边的契丹、奚、室韦,北边的黠戛斯,西边的葛逻禄右厢、沙陀、样磨等,这些属部处于半独立状态,在内部事务方面具有自主权。
在护输的经营下,回纥的实力日渐强盛,在其子骨力裴罗在位时期,回纥在后突厥的内斗中
史迹解析者
2025-09-15 13:18: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