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如今大豆已被中国当作对美贸易战中的有力武器。‘除非出现奇迹

梅梅谈世界 2025-09-15 11:40:12

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如今大豆已被中国当作对美贸易战中的有力武器。‘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我不会指望中国买我们的大豆,’美国大豆种植户表示,他们正在为中国不再是主要买家的未来做准备。” 看到美国豆农的这番话,确实能感受到中美贸易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大豆这种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如今成了两国贸易动态的微妙风向标。 美国豆农的担忧其来有自。往年这个时候,美国最南部地区正值收获季节,中国作为最大买家通常已经下了大量订单。 但今年情况截然不同,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坦言,账面上没有任何大豆要出售给中国,这在他们看来是“极其严峻”的局面。 中国市场份额约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正常情况下此时应有8%至9%的美国大豆已经登记出售给中国,而如今这个数字是零。 中美大豆贸易的紧密关系曾经十分牢固。在2018年之前的七年里,美国生产的大豆平均有28%出口到中国,占同期美国大豆出口总量60%。 美国大约50%的大豆产量用于出口,而中国采购的大豆数量超过了所有其他海外客户的总和。这种依赖关系使得美国大豆种植户在贸易政策变化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变化始于2018年的首轮贸易战。当时中国因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存栏骤减,意外大幅减少了对美大豆需求。这反而为中国提供了调整进口策略的契机。 七年过去,中国已经成功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将采购重心转向了巴西市场。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中巴西占比超过了70%。 中国不仅增加了从巴西的采购,还帮助巴西提高大豆种植水平,包括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并疏通航运渠道。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反映在采购节奏上。中国通常在7月中旬开始购买下一年度的美国大豆,而去年是2005年以来开始采购最晚的一年,预计今年可能同样延迟。 截至2025年3月底,2024/25年度中国已购买2212万吨美国大豆,为12年来最低水平。贸易环境变化促使中国构建了更加多元化的进口格局。 除了将大豆订单分配给巴西和阿根廷,中国还将牛肉单子分给了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天然气单子分给了澳大利亚和阿联酋。 这种多元化策略不仅降低了风险,还增加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部分中国市场。 如果中国完全转向巴西,美国大豆出口可能下降10%-15%;但若巴西供应受限,中国可能增加美国大豆采购,出口可能仅下降5%。 市场分析认为,若贸易战导致中国需求下降10%,美国豆价格可能较长时间运行在10美元以下,影响美国农民收入。 当前正值美国大豆出口淡季,剩余货量有限,短期内中国取消订单的风险较低。但若贸易战持续至第四季度,中国可能推迟或减少2025-26年度美国大豆采购,进一步压低美国大豆价格。 巴西作为中国主要供应国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其供应能力受季节性和其他市场需求限制,中国可能在美国大豆价格更具吸引力时恢复采购。 中美大豆贸易的演变告诉我们,国际贸易关系需要基于相互尊重和稳定合作。中国始终保持着“谈,大门打开;打,奉陪到底”的明确态度。 这种立场为中国赢得了调整供应链和探索新合作模式的空间,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与中国建立更稳定贸易关系的机会。   参考资料:美国豆农痛苦:再过几周就收获了,最大的买家中国不想要 2025-09-12 14:38·观察者网

0 阅读:584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