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什么要杀掉吴广?毛主席说陈胜有二“误”。陈胜吴广起义轰轰烈烈的一路行进,但一共就坚持了六个月,杀死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谁能想到最后陈胜居然把刀挥向了自己的队友,毛泽东评价陈胜有两处失误,最后是一定会失败的。 两个人怎么一拍即合就开始起义的?起义已经有了阶段性的胜利了,陈胜为什么突然要杀掉吴广?毛泽东评判他有什么样的失误?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暴政,秦二世暴躁奢靡,强制征兵去边疆驻守,公元前209年,他再一次下令,征收了大约900名壮丁前往边关。 而陈胜和吴广就在这支队伍当中,并且还被任命为小官,这些人本身被调往边关就多有怨言,秦二世还过于的强硬,但凡晚一点到达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他们也是运气不好,遇上了连绵的大雨,道路不通畅,也没办法顶着大雨往前走,眼看着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他们还卡在半路上,肯定不能准时到达了。 即将死亡的悲凄笼罩在每个人身上,身为队伍里的小官,陈胜吴广会承担责任,可能是死的最快的那个。 两个人一商量一拍即合,起义!在行动之前还找个算卦的算了一下,算卦的告诉他们要先立威。 于是他们在帛上写下字,塞到鱼肚子里,之后又在半夜装狐狸叫,陈胜才是未来的王。 同行戍卒们见到这样的怪事,第二天都悄声讨论,对陈胜也是另眼相看,当真是信了陈胜会是下一个皇帝。 陈胜和吴广见时机合适,准备先把押送他们的将尉除掉,之后陈胜自称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带着这一批戍卒,开始进攻,打响了第一批农民起义的旗号。 当时农民阶层对于秦二世长时间的压迫早就心中不满,见到陈胜和吴广先站了出来,一批批的人也加入他们的队伍,队伍逐渐壮大。 他们赶上的时机正好,在起义刚开始的阶段也算是一条心,同甘共苦,一路走下去也算是顺遂,一直到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拥立为张楚王。 可是这两个人闯得越高摔得越惨,随着权力的逐渐增长,陈胜对于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王有了实感,他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要被送往戍边的小喽啰了。 所以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变得难以满足,骄矜自满,对待昔日的朋友也不像往常一样敞开心扉。 他开始疑心疑鬼,害怕有人像他一样起义,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暴起,把他杀掉取代他,这样的心态一天比一天扭曲。 逐渐他开始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是有所图谋的,觊觎自己的地位,首当其冲受他猜忌的就是昔日的战友吴广。 而且那个时候吴广作为领军起义的核心领袖之一,在他们一手建立的军队有极高的威望,深受战士们的爱戴,打起仗来也是勇猛至极。 这样的优点在陈胜的眼中却成为了威胁他地位的信号,他担心吴广会超过自己,担心他会不知不觉产生异心,最终将自己杀害取而代之。 日积月累的猜忌最终酿成了悲剧,他虽然不能自己动手,但是可以借别人的刀,最终吴广死在了田臧的手下,陈胜不但没追究反而还褒赏了他。 陈胜亲手砍掉了自己身边最值得信任的兄弟,失去了这样厉害的助手,最后起义失败也是可以想见的。 毛主席曾经称赞过陈胜和吴广的起义,这样农民的阶级斗争才是真正的动力,在他看来,其实陈、吴两个人是有可能推翻暴政的。 可惜,他们两个的弊端也很明显,毛主席在司马迁所写的书中有所批注,陈胜有“二误”。 一个是陈胜被上位者带来的快感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最初的想法,杀死了相伴的伙伴,最后落得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二是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赏罚只凭自己的想法,最后失去了平衡,导致诸位将领不愿意再为他们效力。 陈胜的这些弊端和他的阶层也有关系,虽然农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农民也是有局限的,他难以驾驭这突如其来的权力。 一朝从一个小戍卒越成了一个势力的王,所以他越想要紧紧握住手中的权力,权力散的就越快,他不懂得和有能力的吴广合作,反而是极端的选择了杀害。 陈胜和吴广的起义虽然因为种种局限性失败了,但是依旧给当时的农民阶层留下了惊雷,教会了他们反抗。 参考来源: 《毛泽东称陈胜吴广有“二误”》
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什么要杀掉吴广?毛主席说陈胜有二“误”。陈胜吴广起义轰轰烈烈的
英叡谈历史
2025-09-14 22:46:44
0
阅读: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