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大将今村均不研究战略战术,反而带着日军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他又主动带着14

小张主张 2025-09-14 16:39:46

陆军大将今村均不研究战略战术,反而带着日军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他又主动带着14万日军向3千澳军投降,甚至还周到地搭建了战俘营,他也因此被国人调侃为“农夫大将”。   1945年8月15日,南太平洋的拉包尔岛上,今村均大将正在品尝自制的西米露和椰子糕点,收音机里突然传来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与其他日军将领的绝望反应不同,今村均竟然从椅子上激动地跳了起来。   他很快通过无线电联系澳大利亚盟军:“我们准备投降,请来接收。”   1942年,今村均被任命为日本第八方面军司令官,驻守拉包尔地区,当时太平洋战争局势逆转,美军掌握海空优势,开始实施“跳岛战术”。   美军没有直接进攻拉包尔,而是选择跳过这个岛屿,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围而不打,企图让岛上日军自生自灭。   今村均敏锐地意识到局势的危险性,他曾目睹瓜岛日军的惨状,由于补给中断,士兵大量饿死,他不希望自己的部队重蹈覆辙,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在岛上长期生存。   今村均下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令,他命令士兵在山上挖掘相连上百公里之长的坑道和地道,将十几万日军和武器装备全部隐藏其中。   更重要的是,他号召士兵将日常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开荒种田,在农业专家和当地土著的指导下,日军开始种植木薯、红薯、玉米等作物。   农业种植并非一帆风顺,从日本带来的稻种水土不服,红薯遭遇严重虫害,玉米地遭到数百只鸟的袭击,今村均不得不调整策略,主要种植适应热带气候的木薯。   今村均带领部队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他们从海水煮盐,用椰子制糖、酿酒、榨油,甚至用椰子汁混合珊瑚礁粉熬成糖浆,晒干制成糖。   岛上还发展了畜牧业,日军用玻璃球从土著那里换来300只鸡,通过繁殖发展到2000多只,为部队提供肉食和蛋品。   今村均还把军中学过理工科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兵工厂,利用美军轰炸留下的弹片和残骸,生产武器弹药,甚至维修飞机。   日本宣布投降后,今村均决定服从命令,他主动联系澳大利亚军队,表示准备投降。   当澳大利亚派出3000名士兵乘坐几艘驱逐舰前来受降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想象中的残兵败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膘肥体壮、红光满面的日本士兵。   更让澳军惊讶的是,今村均手下不仅有14万士兵,还有大量物资储备,足以支撑岛上生活10年之久,今村均还为澳军修建了舒适的营房,并搭建了战俘营。   投降后,今村均提出一个不寻常的请求:希望自己和士兵暂时留在拉包尔岛,不立即回国,他解释说,日本国内百废待兴,这么多人回去会增加负担。   澳大利亚军方在经过考虑后,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今村均和部下在拉包尔又多住了一年多,继续劳动生产。   直到1946年末,今村均才带领部下返回日本,回国时,他们带回了自产的粮食、纸张、食物、农具等上万吨物资,对战后物资匮乏的日本提供了实质帮助。   今村均后被指控为乙级战犯,1947年被澳大利亚军事法庭判处10年徒刑,但1949年又被判处无罪,1950年1月,他从印度尼西亚回国。   回国后,今村均移往东京巢鸭拘置所反省战争,期间撰写了回忆录,1968年10月,他因心肌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82岁,是二战日本将领中少有的长寿者。   今村均的拉包尔故事在二战史上独树一帜,他没有选择“玉碎”式的绝望冲锋,而是为保全部下生命选择了自给自足的生存之道,这使他在战后日本获得了不少正面评价。   成千上万的日军士兵得以幸存回国,有些还因带回了物资而在战后初期成为“中产阶级”,拉包尔的坑道与农田,见证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战争传奇。  

0 阅读:1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