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后,房地产行业再次成为经济领域的焦点。2025年9月,第二波救楼市重磅政策的出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低迷的楼市似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房价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动态。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投资增速来看,根据2025年宏观经济展望数据,尽管此前政策持续发力,但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仍将下降7%左右,虽较此前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深度调整区间。高库存问题长期困扰着市场,部分城市的去化周期甚至超过36个月。同时,购房负担压力偏大,以及部分房企信用风险持续,这三大约束使得市场止跌回稳的进程远超预期。
从区域市场的表现来看,即使是政策敏感度较高的一线城市,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以北京为例,8月8日出台的五环外不限购政策,虽使通州区改善型项目认购量两周内提升68%,缦云福苑等大户型项目到访量激增150%,但刚需项目因库存告罄热度回落,二手房价下跌趋势仍未扭转。而在中小城市,市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人口流出、需求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持续低迷。
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也凸显了稳楼市的战略意义。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持续下行已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显著拖累。数据显示,房地产相关产业贡献了全国约20%的GDP与大量就业岗位,而当前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直接影响到钢铁、水泥、家电等数十个行业的复苏进程。更关键的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引发的财富效应收缩,正制约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4-5%,若楼市持续低迷,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9月救市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为了拯救房地产本身,更是通过稳定楼市来激活整个内
限购政策调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对限购政策进行了松绑,采取了“环线差异化”策略。北京取消了五环外购买住房的套数限制,上海解除了外环外的套数限制,非户籍居民社保缴纳年限要求从2年降至1年,成年单身人士按家庭单位执行限购政策。这种“核心区严控、外围区放开”的做法,既避免了整体市场过热风险,又有效释放了外围区域的改善型需求。以上海为例,新政后外环外改善型住宅看房量环比增长40%,120-144平方米户型咨询量占比提升至35%,政策精准度显著提升。
公积金政策优化:苏州、上海等地推出“提贷并举”措施,允许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的同时申请贷款,且不影响贷款额度计算。上海更针对绿色建筑住房实施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15%的激励政策,多子女家庭首套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16万元,较此前提升12.5%。这一系列公积金政策的调整,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首付压力,提高了其购房能力。
商业贷款利率调整:上海率先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利率差异化限制,由银行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自主定价。以2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二套房购房者每月还款额可减少800-1200元,极大降低了中长期购房成本。这一举措使得购房者的贷款成本更加灵活,有利于吸引更多有购房意愿的消费者进入市场。
存量房收购与转化:通过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或青年公寓。2025年4.4万亿元专项债中明确划出土地收储与存量房收购额度,既消化了库存,又完善了保障体系。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问题,还能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促进社会公平。
“好房子”建设标准推广:广西、上海等地已出台绿色建筑、智慧社区、适老化设计等具体指标,引导房企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型。这种供给侧的改革,有利于提升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尽管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发力,但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仍超过5000亿元,部分企业“保交楼”压力巨大。为此,金融端政策加大了对房企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投放,保障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优化房企的债务结构,降低其杠杆率。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稳定市场信心。
三、9月房价走势分析
(一)新房市场:价格微涨,成交量分化
9月份,全国100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出现了微涨。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9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6484元,环比小幅上涨0.14%,同比增长1.85%。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推出了优质改善项目,使得新房价格有所上涨。然而,新房市场整体成交量表现不佳,特别是重点城市的新房销售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在一线城市,政策的刺激使得部分区域的新房认购量有明显提升,如北京通州、上海外环外等政策先行区域,新房认购量普遍提升50%以上,部分改善型项目甚至出现“日光”现象。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高企、人口流出等原因,新房成交量依然低迷。
(二)二手房市场:价格下跌,成交量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继续调整。9月份100个城市的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4447元,环比下降0.70%,同比大幅下跌7.13%。专家指出,业主以价换量的策略导致了二手房价格的进一步下行。尽管二手房价格下跌,但成交规模环比回落,但同比仍有增长。在一些热点城市,随着限购政策的放松,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有所提升,看房量和成交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由于市场上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导致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三)租金市场:整体下跌,需求仍在
从租金来看,9月份全国5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36.1元,环比下跌0.39%,同比下跌2.52%。虽然租金整体下跌,但租房需求依旧存在。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的吸引,租房市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特别是在政策调整后,部分原本有购房意愿但暂时无法购房的人群,选择继续租房,使得租房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第二波救楼市重磅政策的出台,确实在短期内引发了房价的一些波动,让市场呈现出一种“沸腾”的表象。在政策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部分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看房量、成交量都有明显增加,一些优质房源甚至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利好消息刺激了消费者的购房预期,部分被压抑的购房需求得到了释放。同时,投资者也看到了市场的潜在机会,纷纷入场,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热度。
(二)市场分化下的局部繁荣
然而,房价的“沸腾”更多的是一种局部现象,市场分化依然严重。在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由于其经济实力强、人口吸引力大,政策的刺激效果明显,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在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外流等原因,市场需求不足,房价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即使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房价表现也存在差异。例如,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土地资源稀缺、配套设施完善,房价相对稳定且有上涨潜力;而在一些偏远区域或城市新区,房价则可能受到库存、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上涨动力不足。
(三)长期趋势仍受多种因素制约
尽管政策对房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房价的长期走势仍受多种因素制约。首先,经济基本面是影响房价的根本因素。如果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购房能力增强,房价有望保持稳定或温和上涨。反之,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下降,房价将面临下行压力。其次,人口因素也至关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未来住房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外流严重,住房需求将进一步萎缩。此外,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情况、土地供应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会对房价产生影响。因此,虽然9月房价在政策刺激下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要判断房价是否真正“沸腾”,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从长期趋势来看,房价仍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
对于购房者来说,第二波救楼市政策的出台无疑带来了更多的购房机会和优惠。一些原本因限购政策无法购房的消费者,现在可以重新考虑购房计划。同时,公积金政策和贷款利率的调整,也降低了购房成本。然而,购房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表现出了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政策的利好,希望能够抓住时机购买到心仪的住房;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房价是否会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在购房决策上更加理性。许多购房者会仔细比较不同楼盘的价格、品质、配套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房源。同时,他们也会关注市场的后续发展,等待更合适的购房时机。
(二)房企:积极应对,加快转型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政策的出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政策的刺激使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有利于企业的销售和回款。一些企业抓住政策机遇,加大了营销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促进楼盘的销售。另一方面,政策也对房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供给端要求房企提升产品品质,加快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型。因此,许多房企开始积极调整战略,加大在绿色建筑、智慧社区、适老化设计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房企也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轻资产运营等,寻找新的增长点。
(三)专家学者:关注政策效果,呼吁长期制度建设
专家学者们对第二波救楼市政策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认为,政策的出台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政策已经在部分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市场热度有所提升,房价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然而,他们也指出,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一方面,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出现过热或投机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的建设,优化房地产市场的税收结构。此外,还需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
六、结论与展望
2025年9月开始的第二波救楼市重磅政策,是在房地产市场面临严峻形势和宏观经济压力的背景下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从需求端、供给端和金融端协同发力,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价止跌回稳。从9月房价的走势来看,新房市场价格微涨,但成交量分化;二手房市场价格下跌,但成交量同比增长;租金市场整体下跌,但需求仍在。房价的“沸腾”更多的是政策刺激下的短期热度和市场分化下的局部繁荣,长期趋势仍受多种因素制约。
市场各方对政策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购房者谨慎乐观,理性购房;房企积极应对,加快转型;专家学者关注政策效果,呼吁长期制度建设。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充满挑战与机遇。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跟踪政策效果,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对于购房者和房企来说,也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做出合理的决策。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走出困境,回归理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