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东方夜莺”朱逢博和施鸿鄂结婚,两人相识只有6天,然而,2008年一场“劫难”却摧毁了幸福,朱逢博拒葬遗体,和丈夫骨灰相伴14年。 “让老施入土为安吧。”朋友这样劝她,朱逢博却只是沉默地摇了摇头。这位备受尊敬的歌唱家在丈夫施鸿鄂离世后,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将爱人的骨灰长久地安放在家中卧室里,日夜相伴,这一守便是整整十四个春秋。 2008年3月11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家中逝世,享年74岁,他与朱逢博长达41年的婚姻就此画上句点。 朱逢博难以面对丈夫猝然离世的现实,此后每日都会细心擦拭骨灰盒,对着丈夫的相片喃喃低语,并反复播放他生前最钟爱的那些歌剧唱片。 这种特殊的陪伴方式持续了十四年,直到2022年媒体报道时,85岁的朱逢博仍然守护着丈夫的骨灰。 1967年,年仅30岁的朱逢博做出了一个令身边亲友惊讶的决定。她与相识仅六天的施鸿鄂结为连理。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这样的闪婚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他们的婚礼简单而朴素,新房安置在上海歌剧院内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宿舍中,屋内除了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外,几乎再无他物。 在艺术领域,这对夫妻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与合作。施鸿鄂专注于西方歌剧的演绎,朱逢博则深耕民族声乐艺术,二人经常共同探讨声乐技巧,交流演唱心得,被业内同行誉为天造地设的艺术伉俪。 施鸿鄂离世后,朱逢博坚持每日在其骨灰盒前供奉鲜百合,这是他生前最喜爱的花。她总会轻轻擦拭骨灰盒上嵌着的照片,低声细语地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仿佛他仍在身边倾听。这般深情的守候持续了五千余天,直至2022年因朱逢博健康情况变化,需迁往养老院居住才不得不结束。 2018年,朱逢博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每次演奏他的唱片,都觉得他在身边指导我。”她坚持保留着丈夫生前的书房布置,钢笔的位置、乐谱的摆放都维持原样。这种深情的守候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艺术界爱情传奇的典范。 朱逢博用十四年的坚守诠释了爱情生死相随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愿每个人都能找到相守一生的伴侣,愿每份深情都不被辜负,让爱的力量温暖人间,传承永恒。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被死亡阻隔,它会在记忆与坚守中获得永生。 信息来源: 新民晚报|《人物|朱逢博:接受,随后努力》 文|何夕 编辑|史叔
佩通坦重返岗位:风雨后的阳光重启佩通坦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回归工作岗位!边走
【19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