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柯克的凶手被抓,特朗普忍不住感慨:中国有一点比美国做得好。 9月10日,美国保守派组织“美国转折点”创始人查理·柯克在盐湖城犹他大学演讲结束后,刚走到校门口,被人连开三枪,送医后不治。警方第二天凌晨宣布破案:22岁的本地青年泰勒·罗宾逊自首,地点是他父亲家的车库——父亲亲自给FBI打的电话,电话里只说了一句:“我儿子说他干了,你们把他带走吧。” 特朗普在嫌犯落网当天接受福克斯连线,原话是:“在中国,这种案子半年就审完;我们这儿能拖七年,律师靠手续赚钱,家属被折磨到崩溃。”节目主持人追问数据哪来的,特朗普没有回答。我查了官方渠道,美国没有“命案平均审理七年”的统计;联邦最高法院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结案的85起一级谋杀,从逮捕到终审平均两年零四个月。中国这边,最高法工作报告给出的数字是135天,但报告没写是否包含死刑复核。两组数据口径不同,直接对比并不严谨,特朗普显然是把话说得夸张了点。 至于“凶手练习射击靶场监控”“发给朋友的语音”“网购子弹记录”这些细节,目前只在地方检察官的记者会里被提到,起诉书原文里还没有出现,法官也提醒“证据链最终能否采用,得看9月16日庭前听证”。换句话说,媒体先报出来的“猛料”,未必能最终呈堂。 再说到“14个红州酝酿缩短死刑上诉期”。我翻了全美州议会联合会(NCSL)的数据库,截至今天,只有犹他州一位共和党议员公开说要在明年1月重提“快速上诉”草案,其余州暂时没有正式提案,更谈不上“14州”。数字被放大,大概率是社交平台以讹传讹。 很多人关心罗宾逊的作案动机。警方目前公布的唯一实物线索,是案发现场找到的一枚弹壳底部刻有“反法西斯”字样,但是否本人刻、何时刻、代表什么,调查人员还在做工具痕迹鉴定。柯克家人在葬礼上呼吁“不要借悲剧互相扣帽子”,特朗普阵营也没有把事件直接引向“左派暴力”,毕竟子弹上几个字说明不了完整逻辑链。 接下来能确定的时间点只有两个:9月16日,罗宾逊首次出庭,法官会决定是否允许保释;2026年2月,检方必须在法定180天内完成证据交换,是否寻求死刑,到时候才会官宣。至于“提速法案”,即便犹他州议会明年通过,也必须经过州宪法审查——该州2017年就曾提过类似方案,被州最高法院以“可能侵犯被告人上诉权”为由搁置,再闯关未必一帆风顺。 一场命案,一句“夸中国”,把美国司法的老难题又拉回聚光灯:既要快,又要准,还要经得起上诉,几乎是不可能三角。柯克案最终能不能成为“提速”的切口,没人说得准。唯一能确定的是,9月16日那场庭审,将决定一个22岁的年轻人要不要面对死刑陪审团,也让外界再次围观美国式正义到底跑得多慢。 你觉得司法程序是越快越好,还是越稳越好?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2025-09-12,《柯克案嫌犯被正式起诉》 新华社,2025-03-05,《最高法工作报告》 NCSL官网,2025-09-13,《2025年州立法动态》
特朗普对我们亮出拳头了!9月13日,特朗普放话声称,我相信,加上北约,作为一个整
【9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