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简直太冤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硬生生把俄罗斯从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打成了二流国家,解决了美西方的心头大患,可到头来乌克兰得到了什么?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三年多的血火拼杀,把俄罗斯的国力拖得七零八落。 9 月 11 日库皮扬斯克的乌军,正从工业区狼狈撤退,同一天欧盟却宣布给乌克兰 47 亿欧元援助 —— 可这钱不是白给的,得用 25% 的锂矿开采权来换。 乌克兰打了三年多仗,把自己打成了一片焦土,可美西方倒是乐得坐收渔利。 2025 年 8 月最新数据,乌克兰实际控制区常住人口,就剩 2800 万到 3200 万了,比战前少了上千万人,这里面 680 万成了海外难民。 人命更是填进去不少,联合国人权监测团说,到 2025 年上半年平民伤亡就有 6754 人,光 7 月份一个月平民就死了 286 人,伤 1388 人。 军人伤亡更惨,俄国防部统计显示乌军人员损失高达 34 万,英国情报那边估计在 40 万到 50 万之间,这意味着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基础设施也成了靶子,8 月 27 日俄军一轮无人机袭击,就打瘫了 6 个地区的能源设施。 现在乌克兰每天军费就得花 1.47 亿美元,而它每月财政收入才 150 亿人民币,军费缺口高达 60%,不靠西方输血早就撑不住了。 再看西方国家的态度,他们出钱出武器看似热心,实则各有算盘。 欧盟 9 月 6 日宣布的 47 亿欧元援助,其中 30.5 亿欧元要拿锂矿开采权抵押,10 亿欧元的财政援助还规定,55% 的谷物得经欧盟港口转运。 德国刚给了两套 "爱国者" 防空系统,却提条件得先保证自己的装备空缺能补上;法国马克龙说要给安全保障,可那是 "和平协议后" 的事,现在乌军前线一天要应对 186 次战斗,缺的是当下能用的武器。 最关键的是美国那边,不仅财政部长贝森特公然宣布,对欧售乌武器加价 10%,连承诺的 "标枪" 导弹也只到位 50%。 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第二季度利润下滑,但导弹与火控部门收入增长 11%,显然俄乌战场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反观俄罗斯这边,仗打得也不轻松,乌军公布的数据显示,俄军伤亡已超 103 万,但俄军 8 月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集结了 10 万精锐,配备最新型 "猞猁" 装甲车的空降师已抵达前线。 不过装备损失也是巨大的,坦克毁了 11013 辆,装甲车 22979 辆,但乌拉尔机车厂现在月产量能达到 350 辆坦克,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每月生产 200 万发炮弹,造血能力不容小觑。 俄罗斯现在虽然背腹受敌,但还能靠能源输血硬撑着,2025 年上半年对华油气收入增长 23%,远东输华天然气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25%。 它把国防预算提到了 1343 亿美元,占 GDP 的 6.3%,虽然每天军费消耗 3-5 亿美元,但给前线士兵开 32 万人民币的年薪,还能维持兵源。 欧盟虽然在推进新制裁打击俄 "影子舰队",可俄罗斯转头就把 40% 的油气出口转向了亚洲,硬生生在制裁网上撕了个口子。 现在这局面明摆着,乌克兰是越打越弱。 9 月 11 日库皮扬斯克方向乌军撤退,工业区拱手让人,扎波罗热面临封锁威胁。 乌军各旅人员配备不足一半,部分部队士兵平均年龄超过 45 岁,伤兵后送时间从 3 小时延长到 9 小时,战地医院血浆短缺率高达 70%。 西方援助的装备交付速度仅能满足损失量的 40%,炮弹配额降到每天 15 发,无人机交换比从 1:3 恶化至 1:8。 俄罗斯虽然损失惨重,但家底厚还能硬撑。 俄军每月推进 600-700 平方公里,创开战以来最高纪录,在波克罗夫斯克控制了 "阳光" 小区部分街区,里曼市北部仅剩两个村庄在乌军控制中。 这么看来,乌克兰就是最大的牺牲品。人口没了近三分之一,国土成了战场,未来十年都得背着重建债务,现在还要拿锂矿、谷物这些战略资源抵押换援助,一代人的青春全耗在了战火里。 可美西方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俄罗斯被拖得国力大损,北约趁机东扩,德国军费涨到欧洲第一。 美国 LNG 抢占欧洲市场,价格比俄气高三倍;欧盟拿到乌克兰锂矿开采权和谷物转运权,就算洛克希德・马丁利润下滑,导弹部门照样赚钱。 乌克兰用血肉之躯替西方削弱了俄罗斯,自己却落得个国家破碎、资源被抵押的下场。 这场仗打到现在,谁亏谁赚一目了然。 乌克兰流干了血,库皮扬斯克的撤退就是明证;俄罗斯耗空了力,但还能靠能源和军工维持;只有那些隔岸观火的西方国家,在背后数着钞票,看着自己的战略目标一个个实现。 这世上哪有什么 "正义之战" 的光环,说到底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只不过这次被牺牲的是乌克兰罢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谁能想到,一个美国中校的死,让整个西方陷入了恐慌?9月7日凌晨,俄罗斯军队再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