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敢抹黑伟人?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是别人代写?   2009年,网上出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12 00:18:14

有人敢抹黑伟人?毛主席的代表作《沁园春·雪》是别人代写?   2009年,网上出现了一篇抹黑毛主席的文章,其作者称,胡乔木在一次采访中说,毛主席的“老三篇”是胡乔木执笔的,而且《沁园春·雪》也是胡乔木的作品,毛主席修改了4个字就“占为己有”   这篇文章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部门马上展开调查,严肃处理造谣者。因为,最后发现这个帖子中的杂志和胡乔木的采访都是杜撰,胡乔木也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采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胡乔木是毛主席的大秘书而已,他真的有能力写出这样的词吗?小编查阅3万多字资料,得出几点,可以证实这绝对是毛主席的原创诗词。   一、和胡乔木的时间不符   胡乔木与毛主席的工作交集起始于1939年。当时,胡乔木在上海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他发表的一篇文章见解深刻、文采斐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与欣赏。毛主席遂决定将胡乔木调到自己身边担任秘书。   然而,《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彼时胡乔木尚在上海,与毛主席所处的陕北环境截然不同,也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那时的毛主席,正带领红军在陕北积极筹备东征事宜,亲身经历着北方冬季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致,进而激发创作灵感,挥笔写下这一传世佳作。时间线的巨大差异,从根本上否定了胡乔木创作《沁园春・雪》的可能性。   二、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表示,“父亲写不出那样的诗词,父亲长征都没有参加”   作为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对父亲的了解细致入微。她多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父亲写不出《沁园春・雪》这般豪迈壮阔的诗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红军战士们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毛主席亲身参与了长征全过程,对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壮丽山河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沁园春・雪》中所描绘的北国雪景,其雄浑壮阔的气势,若无亲身的经历与感悟,是难以凭借想象凭空创作出来的。而胡乔木并未参加长征,没有这种实地的体验,自然缺乏创作此类作品的生活根基。 三、胡乔木虽然写文章很牛,但是并不擅长旧体词   从胡乔木的文学创作轨迹来看,他虽以笔力雄健、文章精妙著称,但在旧体词创作方面,起步较晚且建树与《沁园春・雪》的高度不可相提并论。《胡乔木诗词情缘》等资料清晰记载,胡乔木开始尝试创作诗词是在1961年,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涉足填词领域。而《沁园春・雪》早在1936年就已诞生,两者时间跨度巨大。   一个在1961年前从未填过词的人,却被谣传在1936年创作了如此经典且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旧体词,这显然违背了正常的文学创作规律。并且,胡乔木的诗词风格与《沁园春・雪》那大气磅礴、豪情万丈的风格截然不同。   四、性格不同   仔细研读《沁园春・雪》,词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乐观豪迈、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词句中,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所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自信,这是一种超级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反观胡乔木,如胡木英所描述,他性格较为内向,习惯于在办公室默默耕耘,专注于文字工作,较少参与外界社交活动。这种性格特质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更倾向于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文人的细腻情感与理性思考,而难以呈现出《沁园春・雪》这般大开大合、豪情满怀的风格。   当然,小编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并没有怀疑胡乔木先生的才气,毕竟可以当伟人的秘书。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32

用户14xxx32

2
2025-09-12 01:05

除了伟人绝无第二个人能有这气魄

猜你喜欢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