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刚宣布要对中国船只加征“港口费”,中国商务部反手就甩出一张78.2%的反倾销税罚单,直戳美国光纤企业的命门。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中国船只占美国港口吞吐量的30%,加收费用既能打击中国航运业,又能给美国港口创收。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耳光——中国航运企业反应神速,直接宣布“避开美国港口,调整全球航线”。 更狠的是,中国商务部同步启动反规避调查,对美国光纤企业加征最高78.2%的关税,直接打在特朗普的“科技牌”软肋上。 这波操作堪称“精准制导”:美国光纤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加税后成本飙升,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欧洲和日韩企业。 特朗普原本想“以港制华”,结果反而帮中国航运业完成了“去美国化”的战略转型,还让美国光纤企业陷入“加税即死”的困境。 中国的反击绝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布局,面对特朗普的“港口费”威胁,中国使出三招“组合拳”: 1.航线调整:中远海运等巨头迅速开辟南美、非洲新航线,把原本停靠美国港口的货物分流到其他地区,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中国船只在美港口停靠量同比下降42%,而巴西桑托斯港吞吐量暴涨65%。 2.供应链重构:中国航运企业与东南亚、中东港口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去美国化”的全球物流网络,马来西亚巴生港甚至专门为中国货轮开辟“绿色通道”,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 3.关税反击:对美国光纤企业加征78.2%关税,直接打击特朗普的“科技牌”,要知道,美国光纤产业70%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加税后成本飙升,等于自断经脉。 特朗普的“港口费”政策,看似针对中国,实则搅动了全球供应链的“一池春水”,美国消费者成了最大输家,中国进口商品占美国日用品市场的40%,航运成本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美国零售联合会警告:若政策持续,圣诞季商品价格可能上涨15%-20%。 更讽刺的是,美国港口自己也遭殃,洛杉矶港执行董事直言:“中国船只减少,意味着港口收入锐减,工人失业风险上升,”而中国航运企业的“战略转移”,反而让巴西、马来西亚等国的港口迎来发展机遇,全球航运格局悄然生变。 看着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突然想起一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从2018年的关税战到现在的航运战,美国每次挥舞制裁大棒,最终都变成“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闹剧。 中国的应对策略更值得点赞,不跟美国玩“口水战”,而是用市场和供应链说话。 当美国忙着加税时,中国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培育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定力,才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当然,这场博弈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全球化不是单行道,中国必须加快构建“去风险化”的供应链体系,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在21世纪,靠保护主义和霸凌手段搞经济,注定是死路一条,而中国,早已用行动证明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王道。
中美在港口费上“打起来了!”4月,特朗普政府搞了个狠招,要给中国船只收“过路费”
【1评论】【5点赞】
一日不可无音乐
我们先跟美国玩些比较小的筹码,要是特朗普还拎不清的话,那我们将稀土(不论军、民用)全部禁运美国的话,估计美国产业的半边天(特别是高新产业)可能会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