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一纸批复,黄岩岛正式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看似简单的行政决策,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生态价值。 2025年9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对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管理进入新阶段,体现了国家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定决心。 黄岩岛不是一个普通的珊瑚礁岛,它由两片环礁环抱着一汪潟湖,并有个别水道与外海相连,这样的地理特点意味着黄岩岛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调查显示,黄岩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种类丰富,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物种丰度较高。 这里的造礁石珊瑚都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4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14种被列为易危物种。 同时还分布有砗磲等珍稀濒危生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海洋生态系统。 然而,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多重威胁,海水温度升高会导致造礁石珊瑚大规模白化甚至死亡。 全球气候变化下,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威胁着珊瑚礁的生长与发育,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暴发的可能性也存在。 渔业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渔网、渔线等各类人为弃置物,会影响珊瑚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菲律宾相关方和美国等域外国家,不断利用南海仲裁案非法仲裁炒作南海问题,并闯入黄岩岛海域,频繁蓄意侵权挑衅。 在菲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菲律宾今年启动所谓“新渔民英雄”计划,派遣更多的渔民到黄岩岛海域进行捕鱼,加大了黄岩岛海域渔业资源、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中国可通过强化常态化管理,体现国家对有关岛礁及海域的行政管辖和有效管理,这在国际法理层面属于“有效管辖”的重要证据,有助于反制外界关于南海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及非法行为。 从国际视野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邻国都设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或海洋保护区,并制定管理计划。 中国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符合各国通行实践。 黄岩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它既是对南海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这一举措平衡了生态保护与主权维护的双重需求,为中国在南海的持续存在和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未来,随着保护区的正式运行和有效管理,黄岩岛独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将得到更好保护,为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这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仅有决心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也有能力履行国际责任,保护人类共同的海洋遗产。 参考资料:环球网《中国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一纸批复,黄岩岛正式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看似简单的行政决策,背后蕴含着
观今言史啊
2025-09-11 13:46:3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