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中国市场后,大量水果烂地里卖不出去,现在开始后悔得罪中国。越南那批榴莲真的是活该被烂在地里。 2022 年中国正式开放越南榴莲进口,当年出口量就突破 25 万吨,2023 年更是飙升至 70 万吨,出口额近 200 亿元人民币。 市场爆发让越南榴莲种植面积快速扩张,部分果农和商家却动了歪心思 —— 为抢占订单,违规使用催熟剂缩短成熟周期,用碱黄试剂给青果外壳上色,营造 “熟透” 假象。 表面金黄的榴莲,切开后常是未成熟的青色果肉,口感发苦,中国消费者投诉量半年内增长 3 倍。 2024 年底,中国海关针对越南榴莲新增碱黄试剂检测和重金属含量筛查项目;2025 年 1 月,进一步将越南榴莲纳入 100% 查验范围。 而越南国内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仅 9 家,远无法满足出口需求,导致中越边境友谊关、浦寨口岸的榴莲货柜大量滞留。 原本 3 天即可完成的通关流程,最长被拉长至 18 天,冷链断裂后,货柜内榴莲开始腐烂变质。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统计,2025 年一季度,仅边境口岸就有超过 1.2 万吨越南榴莲因腐烂被丢弃,堆放在废弃场地的榴莲形成 “臭果山”,周边居民投诉不断。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苹果产业却迎来转机。 自 2010 年起,中国仅允许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进口,大陆产区因果蝇防控未达标准,长期被排除在市场外。 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的苹果主产区,多年来因本地市场饱和,每年有 15%-20% 的苹果因滞销腐烂,部分果农甚至将过剩苹果用于喂养牲畜。 2025 年 3 月,中澳达成协议,允许澳大利亚大陆苹果进入中国市场,协议明确要求苹果需经过 16 天 1℃以下冷处理、张贴防虫标签、备案全程运输线路。 协议生效后,澳大利亚农业部门迅速推动行业整改: 联合冷链企业扩建低温冷库,覆盖 80% 的大陆苹果产区;组织果农开展采摘、分选培训,确保符合冷处理标准;建立全链条溯源系统,每批苹果都可查询种植、加工、运输信息。 2025 年 5 月,首批澳大利亚大陆苹果运抵上海,涵盖富士、布拉沃、粉红女士等品种,在商超上架后,因口感脆甜、品质稳定,首月销量突破 500 吨,价格虽比国产苹果高 30%,仍保持较高复购率。 菲律宾和柬埔寨则凭借严格品控,快速抢占中国榴莲市场份额。 2023 年菲律宾总统访华期间,与中国签订榴莲出口协议后,菲律宾农业部门在达古潘市、棉兰老岛等主产区开设 20 余个培训点,手把手教农户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把控成熟度,甚至统一制定采摘标准。 仅允许表皮出现 “星点”、果肉糖度达 18Brix 以上的榴莲出口。 2025 年,菲律宾对中国榴莲出口量突破 5 万吨,占其榴莲总产量的 90%,且批次合格率达 98% 以上。 柬埔寨也在 2025 年 8 月实现榴莲对华出口突破,首批榴莲从马德望省果园采摘后,通过中柬合作冷链专线,36 小时内直飞河南郑州。 柬埔寨榴莲采用统一包装,每箱都附带检测报告和溯源码,涵盖种植园信息、采摘时间、运输温度记录,凭借高效物流和透明品控,首单 500 吨榴莲在一周内售罄,后续订单量持续增长。 反观越南,2025 年中虽试图与中国协商恢复榴莲出口,但中国海关明确提出前提条件:越南需新增 15 家以上合格检疫实验室,建立果农培训体系,确保出口榴莲无违规添加剂。 截至 2025 年三季度,越南仅完成 3 家实验室建设,主产区仍有部分农户沿用违规催熟手段,出口恢复进展缓慢。 同期越南榴莲国内价格暴跌至每公斤 2.5 万越南盾,比 2023 年峰值低 69%,主产区约 20% 的榴莲因无人收购烂在果园,农户还贷压力激增。 这种差异并非个例。中国国内水果市场同样遵循 “品控为王” 规律: 山东烟台葡萄种植户坚持有机肥种植、无农药残留,虽亩产较常规种植低 20%,但售价达 30 元 / 斤,仍供不应求;陕西苹果产区推行 “分级分选” 标准,达标果实在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 55%。 无论是越南的教训,还是澳洲、菲律宾、柬埔寨的成功,都印证了中国市场的核心逻辑:规模再大的需求,也不会为劣质产品让步;再晚的入场时机,只要严守品质底线,仍能打开空间。 信源:《越南榴莲出口中国爆发质量危机》——新华网
失去中国市场后,大量水果烂地里卖不出去,现在开始后悔得罪中国。越南那批榴莲真的是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9-11 11:01:58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