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女孩,父母离异,被寄养在姑姑家。2007年,姑姑不堪重负,把她送到北京。没想

熹然说历史 2025-09-09 23:37:47

西藏女孩,父母离异,被寄养在姑姑家。2007年,姑姑不堪重负,把她送到北京。没想到,1位陌生男子递给她一只苹果,摸着她的头承诺,“有我在,以后你就踏实读书!”。 有时候,命运的转折只在一瞬间。2007年秋天,一个藏族女孩拖着破旧行李箱走出北京西站,迷茫恐惧地四处张望。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一个陌生男子递来的苹果和温暖的承诺,彻底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这不是童话,而是发生在北京光爱学校的真实故事。 石青华,安徽金寨人。1997年被邻居的堆放的烟花爆竹炸伤,妻子被烧伤毁容,十指畸形,做过多次手术,有抑郁症。大儿子当时两岁,身体大面积烧伤,十指截肢。那场意外彻底改变了石青华的人生。为了给家人治病,他带着妻儿来到北京求医,花光了所有积蓄,一家三口被迫流浪街头。 就在这时,一只瘦弱的小手伸到了他的面前。石青华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名流浪儿童,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轻声说道:“叔叔,给弟弟吃这个苹果吧,吃了他就不会那么疼了。”这个善举深深触动了石青华,也成为他后来创办光爱学校的初心。 后来他们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在他们自己情况好转的时候,就收留了几个流浪儿童。2004年,石青华正式创办了光爱学校,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童、孤残儿童和特困儿童。光爱学校初建相当不易,学校自己盖,书自己教,饭自己做,360行做了一大半。最艰难的时候天天吃白菜,我因此还被孩子们称作'白菜爸爸'。 2007年,次拉姆来到了光爱学校。这个来自西藏的女孩父母离异,一直由姑姑抚养。姑姑年迈体弱,经济困难,实在无力继续照顾她的学业,只能含泪将她送到北京。石青华看着她,郑重承诺道:“只要有我在,你就可以安心读书。”就是这句简单的承诺,改变了次拉姆的命运。 刚到学校时,次拉姆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很难融入新环境。石青华每天晚上都会陪她学习汉语,从最基本的日常用语开始教起。他四处奔走,为次拉姆争取到在北京读书的机会。当时很多学校都因为她的少数民族身份和语言问题而拒收,但石青华从不放弃,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直到找到愿意接收她的学校。 在石青华的悉心照料下,次拉姆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她学习刻苦,性格坚强,还主动向同学们介绍藏族文化,慢慢地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几年下来,她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办学十多年来,除了郑单单,从这里走出的还有清华、农大、石油大学的高材生、中国首位与美国职业棒球俱乐部签约的藏族运动员、不少戏曲从业者、面点师、幼教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次拉姆也是其中之一,她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大学,主修教育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次拉姆选择回到西藏,在当地一所小学担任老师。她用自己在光爱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爱心,教育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她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学校募集图书和学习用品,将石青华给她的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光爱学校里,每一位孩子都有着自己的苦难身世,但如今,每一位孩子都实现了属他们的梦想,并且心向光明,感恩社会,相信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次拉姆的故事只是光爱学校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但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简单的承诺和一份真挚的爱心,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如今,次拉姆已经成为西藏当地小有名气的教育工作者。她经常说:“是石爸爸教会了我什么叫无私的爱,现在我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那个在北京西站递苹果的承诺,不仅改变了一个西藏女孩的人生轨迹,也见证了一份跨越民族、血缘的深情。 一只苹果,一句承诺,一个陌生人的善意,竟能改写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温暖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些曾经给过你力量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传递更多正能量。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