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毫无功绩,却被朱元璋封为国公,甚至被允许穿龙袍,这是怎么回事呢? 1367年,群雄逐鹿的局势渐渐收尾,陈友谅已死,张士诚兵败,方国珍也降,江南大地上只剩朱元璋一支力量。 次年,他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开国初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李善长、李文忠等人都位列公侯。他们是马背上打下天下的人,战功累累,名副其实。 但在这份封爵名单里,却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李贞。他没有显赫军功,也不曾在朝堂上留下建树,却与李文忠并列,被封为曹国公,甚至获赐龙袍,可以上朝穿用,这让很多人不解。 李贞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朱元璋幼年时家境极贫,父母因饥荒病逝,举家困顿。李贞当时经常接济朱家,帮他们渡过难关。后来朱元璋入寺为僧,与外界隔绝,和李贞也失去了联系。 1350年,李贞所在的凤阳一带遭遇大旱,又有瘟疫流行,二姐病逝,家境更是困窘。李贞依旧出钱出力,救济乡里,把家中牲畜宰了分给乡亲。 灾难过后,又遇乱兵侵扰,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逃往淮东避难。 1352年,李贞得知朱元璋在滁州投奔郭子兴,便跋涉去寻亲。一路上饥寒交迫,几度险些死在路上,好不容易才抵达滁州。 朱元璋见到李贞父子,心中百感交集,既想起早年姐夫的恩情,也想起亡故的二姐。当即收李文忠为义子,还为他请师傅,教他读书识字、骑马射箭。 李文忠后来不负所托,征伐四方,屡立战功,最终成为开国六公之一。至于李贞本人,他并未在战场上出力,但朱元璋一直记得早年的那份恩情。 1368年,朱元璋登基。除了追封祖辈,他也不忘亲情,封李贞为驸马都尉。不久,李文忠因功封曹国公,李贞也同样被封为曹国公,算是父子同爵。 更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赐给李贞一件五爪龙袍,允许他在朝堂上穿戴。这样的殊荣,放在当时极为罕见。毕竟五爪龙袍是皇帝专用,功臣最多穿蟒袍。 李贞虽贵为国公,却始终心怀惶惧,他常说自己无功,承受不起。平日衣食俭朴,行事低调。朱元璋正是看中他这种自知之明,反而更加敬重。 李贞的一生并无惊人事迹,但在朱元璋眼里,他与功臣们并肩而列。 原因很简单,其一,是早年对朱家的救济,在乱世里,这种恩情往往比战功更刻骨铭心。其二,是李贞身上那份淳厚,权力场里的人,多半逐利逐势,而李贞保持了质朴本色。这让朱元璋觉得,姐夫还是当年的那个老实人。 1378年,李贞去世,朱元璋痛哭失声,辍朝三日。他说自己在同辈中只剩这一位亲人,如今也没了。 对朱元璋而言,李贞不仅是亲戚,更是情感上的寄托。
他毫无功绩,却被朱元璋封为国公,甚至被允许穿龙袍,这是怎么回事呢? 1367年,
趣史談过去
2025-09-09 14:17:16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