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本来以为,美国拿捏中国不容易,但是拿捏印度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可现在看来,我们既小看了印度,也高看了美国。 2025年8月,美国对印度商品开征高额关税,先是25%,没过几天又加了25%,加起来50%的惩罚性关税,理由是印度继续买俄罗斯的石油,间接“支持”了俄乌冲突。 关税这东西可不是小打小闹,印度对美出口占了它总出口的18%,涉及纺织、珠宝、皮革这些支柱产业,预计损失可能高达350亿美元,直接威胁到几十万人的饭碗。 更别提美国高官还公开放话,把印度经济贬得一文不值,这架势分明是想逼印度服软。 按常理,印度应该会捏着鼻子认怂,毕竟美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高达1240亿欧元。 可莫迪政府偏偏不吃这一套,不仅明确表示不会停买俄油,还强调这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 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直白地说:“我们是两个大国,沟通渠道一直都在。” 这态度,摆明了不打算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就在美国关税刚落地的几天后,莫迪直接飞到中国天津,参加2025年8月31日的上合峰会,这可是他七年来第一次访华,时机敏感得让人不得不多想。 峰会上,莫迪跟中国领导人握手寒暄,承诺要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改善双边关系,甚至还计划恢复因疫情中断的直航。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跟普京的互动,两人不仅谈了老半天,还在普京的专车里聊了快一个小时,亲密得像是老朋友聚会,这画面简直就是在对美国说:你有你的关税,我有我的选择。 这波操作表面看像是印度在向中俄靠拢,但其实没那么简单,中印关系过去几年因为边界问题一直紧绷,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更是让双方关系跌到冰点。 这次峰会虽然让两国领导人有了互动,但核心问题,比如边界争端,依然没啥实质性进展。 跟俄罗斯的合作也是如此,印度买俄油确实省了不少钱,但俄罗斯能给的更多是廉价能源,印度想要的高端技术和投资,俄罗斯未必给得了。 所以与其说印度是“投怀送抱”,不如说是借着峰会这个舞台,秀一把自己的战略灵活性。 那印度为啥敢这么硬刚美国? 印度经济这几年表现还不错,虽然通胀和失业问题不少,但它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2025年GDP增长率预计接近6.5%。金融体系也更稳健了,银行资产负债表改善,信贷周期从2021年起就重新启动,这让印度面对外部压力时多了几分底气。 印度一直坚持“战略自主”,从不完全倒向任何一方,过去二十年,它跟美国关系升温,在印太战略中被当成抗衡中国的重要棋子,但它也没放弃跟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对中国也保持着小心翼翼的接触。 这次峰会,莫迪还强调了安全、连通性和机会三大支柱,摆明了要多边合作,不想被美国绑死。 美国这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其实有点搬石头砸自己脚,他不仅对印度下手,还同时针对中国、欧盟等多个经济体,搞得全球供应链乱成一团。 更离谱的是,印度买俄油被罚50%关税,但同样买俄油的土耳其却只被征了19%,这让印度觉得自己被针对了。 有印度官员甚至直言,美国这是在“霸凌”,这种不公平感,加上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让莫迪政府没法轻易低头。 美国这次可能真有点失算了,他们以为印度会因为经济压力乖乖就范,但忘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战略灵活性。 过去,美国一直把印度当印太战略的支点,双方在技术、贸易、军事上合作不断加深,可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却让这关系蒙上阴影,尤其是公开贬低印度经济,引发了不少印度人的反感,甚至有地方出现了抗议活动。 更别提美国还拉近了跟巴基斯坦的关系,这对印度来说可是个大刺激。 不过,印度会彻底倒向中俄吗?恐怕没那么简单,美国仍然是印度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尤其在技术、投资和印太战略上,地位无可替代。 莫迪在峰会后也说了,印度跟美国的关系依然“非常积极”,中印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印俄合作的有限性,也让印度不太可能完全放弃美国。 这次“亲近”中俄,更多是莫迪在向美国传递信号:我有其他选择,别逼我太狠。
已经引发全球传播!巴勒斯坦独狼,向数十个以色列人发起了绝命突击。两名巴勒斯坦
【509评论】【1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