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39岁女子在住院期间坠楼身亡。女子的丈夫、女儿和母亲都认为是医院护理不到位,窗户没有限位所致,所以将医院告上了法院,索赔47.5万余元。法院这样判! 信源来源:极目新闻2025-08-20《女子住院期间从病房坠亡,家属起诉索赔47万被驳回 二审法院判决时寄语家属走出悲伤》 最近吉林长春一起悲剧事儿,让不少人心里堵得慌。 一位39岁的白女士,做完手术才3天,竟从5楼病房坠楼离世。 家属把医院告上法庭要赔偿,法院最终驳回了全部请求。这事儿到底咋发展的?咱们从头唠唠。 去年冬天,白女士总觉得胸口发闷,咳嗽起来没个完,最难受的是每次咳完,嘴里总带着血丝。 这种情况持续了快一个月,她本是个要强的人,平时感冒都很少请假,可这次实在扛不住,夜里睡着睡着就被咳醒。 枕头上、睡衣前襟全是血点子,半夜坐在床边抹眼泪,也不敢跟家人多说,怕他们跟着揪心。 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得转圈。老伴儿郑师傅每天熬梨汤、煮百合,女儿小郑下班就陪她聊天,可白女士的脸色一天比一天白,说话都没力气。 后来实在撑不住,先去通辽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看了片子直叹气:"您这病复杂,肺里长了东西,得去大医院看看。" 白女士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但还是咬着牙说:"那就去长春找大医院。" 转院那天,女儿小郑特意请了假,扶着妈妈挤高铁。路上白女士靠在女儿肩上,轻声说:"妈要是治不好,别太花钱。" 小郑红着眼圈摇头:"妈您说啥呢,咱肯定能治好。"到了长春那家知名医院,医生详细检查后,建议尽快手术。 12月15号下午,手术室的红灯灭了,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接下来好好休养就行。"白女士攥着女儿的手,眼里有了点光。 术后白女士被推进病房。病房不大,两张床,中间拉着布帘。 女儿小郑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出门买早餐,她记得妈妈以前最爱吃巷口那家豆腐脑配油条,热乎乎的能暖到胃里。 同病房的大爷总说:"闺女真孝顺,我那俩孩子,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白女士听着,脸上勉强挤出点笑。 谁也没料到,意外来得这么突然。12月16号早上7点10分,护士刚给白女士测完血压,收拾好东西出了病房。 小郑看时间差不多,拿上保温桶出了门。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保洁阿姨推着拖把慢慢走。小郑想着,今天买两根油条,妈妈肯定爱吃;再买碗豆浆,热乎的。 也就三四分钟的工夫,7点13分,病房里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 隔壁床的大爷被惊醒,掀开布帘一看,白女士竟趴在窗户边的地上,窗户大敞着,铁丝网纱窗被撞得变了形。大爷喊了两声没人应,赶紧按了床头铃。 这时候小郑刚走到楼下早餐摊,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病房打来的电话。她手一抖,保温桶"哐当"掉在地上,豆浆溅了一身。 等她疯了似的跑回病房,白女士已经被抬上推床,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发紫。 7点21分,医院医生和工作人员赶到楼下,却没马上上前。 小郑冲过去拽住医生的袖子:"快救救我妈!"医生皱着眉看了看,摇头说:"已经没呼吸了。"小郑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更让人心碎的是,警方调取白女士的手机记录发现,7点09分也就是坠楼前4分钟,她给姐姐发了条微信,还附上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她苍白的脸,眼睛肿得像桃子,配文只有五个字:"大姐我死了,遗像照片"。 姐姐看到消息时,手机"啪"地掉在地上,她怎么都不敢信,昨天视频时姐姐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 事后白女士的丈夫老郑、女儿小郑和80岁的老母亲王奶奶把医院告上了法庭。 老郑红着眼说:"病房窗户那个限位器没了,要是有那个,窗户开不大,我媳妇能掉下去吗?"小郑捧着妈妈的遗照,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医生说手术成功,可我妈刚能喘口气,怎么就..." 他们主张,医院没装"行程限位装置"(就是防止窗户开得太开的金属卡子),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要承担40%责任,索赔47.5万多。 法院审理时,先把事情来龙去脉捋清楚。法院一审二审都觉得,家属没拿出足够证据证明医院有过错。 白女士作为成年人,如果能证明她是自己主动结束生命,那医院的安全疏漏和她的死亡就没直接关系了。就像有人自己爬到高处摔下来,总不能怪旁边没装护栏吧? 这判决为啥被网友点赞?有人说:"不是遭了罪就能赖别人。 我家小区有回有人翻墙进超市偷东西,摔断腿,还能让超市赔吗?"还有人说:"法律讲的是理,不是谁惨谁就有理。成年人得对自己负责,这么判才能让大家明白,遇到事儿得想开点。" 白女士的遭遇让人心疼。她本是个要强的女人,病了也不愿拖累家人; 她女儿孝顺,每天早起买早餐;老伴儿贴心,熬了一个月的梨汤。可命运没给她更多时间,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受不了。 医院有医院的责任,家属有家属的牵挂,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守住心里的那口气。希望这样的判决能让更多人懂得:遇到坎儿别钻牛角尖,家人还在,医生还在,日子总有盼头。
我朋友的老爸,半夜心梗,老伴儿就在隔壁房间,他愣是没喊一声,自己一路开车狂奔到医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