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6日,戴笠喊了50多个名人到汪时璟家吃饭,等他们都落座后,戴笠笑着说:别急着吃,现在公布汉奸名单。有人开始坐不住了,浑身冒汗。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日本投降,最高兴的除了咱老百姓,还有一群人——汉奸。他们觉得,日本人走了,靠山倒了,但只要脑子活,说不定还能找个新码头。当时的老蒋,蒋介石,心里正烦着呢。他最头疼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咱们的共产党。为了抢地盘,他想了个招,对那些手握兵权和地方势力的汉奸们说:“只要你们能帮我挡住共产党,以前的事儿,咱们可以既往不咎,算你们‘将功赎罪’。” 这话一放出去,那帮汉奸跟抓到救命稻草似的,立马调转枪头,帮着国民党占了不少地方。可他们忘了,自古以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才是政治的潜规则。等老蒋的地盘稳固了,舆论压力也来了,全国人民都在骂:“政府怎么能包庇汉奸!” 老蒋一看风向不对,立马翻脸,把清理汉奸这口“锅”甩给了戴笠。 戴笠是谁?军统的头号人物,搞情报、玩暗杀的祖宗。这活儿对他来说,是专业对口。但他也知道,这帮大汉奸个个都是人精,有钱有势,你派人去一个个抓,动静太大,容易跑掉。怎么办呢?戴笠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老祖宗的智慧——设一场“鸿门宴”。 可谁来攒这个局呢?戴笠自己出面,估计没一个人敢来。这时候,一个叫汪时璟的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这汪时璟可不是一般人。他当过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经济头子,算是顶级经济汉奸。但他手里有个自认为的“保命符”。当年北伐,老蒋缺钱缺得火烧眉毛,是汪时璟在中国银行汉口分行经理的位子上,给他凑了一百万大洋。汪时璟觉得,这份天大的人情,总能换条命吧? 抗战一胜利,他就屁颠屁颠跑到重庆,想见老蒋,结果连门都没进去。碰了一鼻子灰回到北平,正愁眉不展呢,戴笠找上门了。戴笠这人,演戏是一把好手。他拍着汪时璟的肩膀,一口一个“老哥”,说委员长心里还记着你的好,这次请你帮个忙,出面请北平这帮头面人物吃顿饭,只要把他们一网打尽,你就是大功一件,保证没事。 汪时璟当时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一听这话,信了。他觉得这是自己唯一的翻盘机会,立马点头哈腰地答应了。 于是,1945年10月6日,北平东城北兵马司一号的汪公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王克敏、王揖唐、齐燮元这些过去在华北跺一脚地动山摇的大汉奸,心里虽然七上八下,但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他们想,戴笠再狠,总不至于在饭桌上动手吧? 晚上7点,戴笠准时到了,满面春风,一进门就抱拳:“各位,各位!感谢大家在日本投降后,维持地方治安,辛苦了!来,我先敬大家一杯!” 这话一出,在座的各位心里的大石头瞬间落了一半。酒杯碰撞,觥筹交错,气氛一下子就热络起来。戴笠端着酒杯,一桌一桌地敬,跟每个人都聊上几句,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团拜会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间指向了晚上9点。正当大家吃得微醺,聊得起劲的时候,公馆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群穿着制服、表情冷峻的军统特工冲了进来,把整个大厅围得水泄不通。 汉奸们全傻眼了,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戴笠慢悠悠地站起来,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杀气。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砸在众人心上:“别急着吃,现在公布汉奸名单。根据国民政府惩治汉奸条例,从现在起,你们都是被捕的人犯!” 第一个名字就是王克敏。他手里的酒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被两边的特工死死按住。伪北平市长刘玉书想从后门溜,刚跑两步就被一脚踹倒。在场的周作人,这位大文人,脸色惨白,手里的扇子“啪”地一声折断了。 而齐燮元,这个老军阀,突然癫狂地大笑起来:“戴笠,你杀得了我,杀不尽天下的汉奸!”笑声凄厉,但很快就被特工的呵斥声淹没了。 那晚之后,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物,迎来了他们各自的结局。 王克敏在狱中自知罪孽深重,没多久就吞了鸦片自杀。王揖唐被判处死刑,行刑前在法庭上老泪纵横,悔不当初。齐燮元在南京雨花台被枪决,结束了他反复无常的一生。而那个一心想“立功赎罪”的宴会主人汪时璟,也没能逃过审判,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入狱前只说了一句:“戴笠比我会演戏。” 这场“北平鸿门宴”只是一个缩影。同一时间,在上海,戴笠用同样的方式,以中秋赏月为名,将数百名汪伪官员一网打尽。在广州,陈璧君、褚民谊等汉奸也被诱捕。一张天罗地网,在全国范围内撒开。 戴笠的这场鸿门宴,从手段上说,确实是“骗”,是“计谋”。但在那个大是大非的背景下,它又是一场必须执行的正义。它用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宣告了一个真理:任何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人民的审判。
1945年10月6日,戴笠喊了50多个名人到汪时璟家吃饭,等他们都落座后,戴笠笑
历史脑洞
2025-09-09 00:14:13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