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仁宗年间,平原县有一乔姓女子。她生得相貌平平,又因幼时一场重病落下跛足,一直无人问津。转眼快到三十,才由媒婆撮合,嫁给了一位落魄书生。 婚后日子清贫,却也安稳。丈夫寒窗苦读,乔女则日夜纺线织布,为他红袖添香。然而天不遂人愿,成婚未满一年,丈夫便染病离世,只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小穆。 街坊们都劝她:“你年纪轻轻,又有残疾,不如趁此改嫁,也好有个依靠。” 乔女抱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小穆,眼神坚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我既嫁入乔家,便是乔家的人。此生有子相伴,足矣。” 从此,她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白天,她在院中纺线织布,手指被棉线勒出一道道血痕;夜晚,待小穆熟睡后,她又就着微弱的油灯,一针一线为别人缝补衣物,换取微薄的收入。 生活虽苦,她却从未亏待过小穆。她常对儿子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娘没读过书,但娘希望你将来能金榜题名,做个有用之人。” 小穆天资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五六岁便能背诵《三字经》,十岁时已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就在这时,村里的无赖邱乙盯上了乔女。他见乔女虽跛足,但气质温婉,又独自带着孩子,便起了歹心。一日傍晚,他趁乔女外出买米,在回家的小路上拦住了她。 “乔娘子,天色已晚,一个人赶路多危险啊。不如让我送你回家?”邱乙说着,便伸手去拉乔女的胳膊。 乔女猛地后退一步,厉声喝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竟敢如此无礼!” 乔女抱着小穆,心如刀绞。她知道,若不洗清冤屈,不仅自己将永无宁日,小穆的将来也会被玷污。 当天下午,她抱着小穆,冒着鹅毛大雪,一步步挪向县衙。她衣衫单薄,脚上的旧布鞋早已被雪水浸透,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县衙门口,鼓声震天。新任知县邵南升堂问案。邵南是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他见乔女虽衣衫褴褛,却神色镇定,便知其中必有隐情。 “堂下何人,为何击鼓?” 衙役们立刻将邱乙按倒在地,大板落下,邱乙惨叫连连。 事后,邵南对乔女的气节深感敬佩,亲自送她母子二人出县衙,并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乔娘子,你独自抚养幼子,生活不易,这点银子你且收下,补贴家用。” 乔女连连摆手,推辞道:“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大人的好意,民妇心领了。我虽贫寒,但靠一双手还能养活自己和孩子。若收了大人的银子,便是失了我的志气。” 邵南闻言,对她更是刮目相看,感叹道:“世间竟有如此贞烈女子!” 自此,乔女母子的生活虽依旧清贫,却再无人敢来骚扰。小穆也更加发愤图强,学业突飞猛进。 几年后,小穆不负母望,一举考中秀才。又过十年,他高中进士,衣锦还乡。 小穆跪在母亲面前,哽咽道:“娘,孩儿今日的成就,全是您的功劳。孩儿要为您请旨立贞节牌坊,让天下人都知道您的德行!” 乔女轻轻扶起儿子,眼中满是欣慰:“百善孝为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你有出息,便是对为娘最好的报答。至于牌坊,不过是虚名罢了。” 又过了数年,乔女安详离世,享年六十。乡邻们为她立碑,碑文写道:“贫不改志,弱能自强。” 乔女的故事,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平原县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宋朝仁宗年间,平原县有一乔姓女子。她生得相貌平平,又因幼时一场重病落下跛足,一直
岁月解密师
2025-09-08 22:43:03
0
阅读:213
萌太郎多肉
说的啥故事,你自己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