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辞职前说了一句话。 日本NHK、TBS等媒体今天(7日)下午披露消息称,石破茂首相已确定辞职意向。 据悉,他向亲信表示,自己之所以辞职是“希望避免党内出现分裂的局面”。 一切的导火索,还要从今年 7 月的参议院选举说起。这场被视为 “政权生死战” 的选举,最终以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惨败告终。不仅没能保住参议院多数席位,更让自民党自 1955 年建党以来首次陷入参众两院均为少数的尴尬境地。 的众议院选举和东京都议会选举,自民党同样遭遇滑铁卢,形成了 “三连败” 的致命打击。 选举结果公布后,自民党总部的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议员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把失败的矛头直指石破茂。 在他们看来,这位首相不仅没能带领党走出 “黑金丑闻” 的阴影,还在关键政策上频频失误。 比如他力推的大米增产计划,本意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却被农民群体批评为 “违背市场规律”;而应对物价高涨的措施,更是被讽刺为 “隔靴搔痒”。 更让党内大佬们不满的是,石破茂在选举失利后不仅没有立即辞职,反而以 “处理日美关税谈判” 为由拖延时间。 这种 “恋栈权位” 的姿态,彻底激怒了那些急于通过更换领导人来挽回颓势的派系。前首相麻生太郎甚至公开放话:“选民已经用选票表达了‘靠石破无法赢得选举’的民意。” 在日本政治的棋盘上,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从来都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石破茂的下台,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派系绞杀”。 麻生太郎领导的 “麻生派” 是这场博弈的核心力量。作为自民党内唯一未解散的老牌派系,麻生派不仅掌控着大量政治资源,更与美国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参议院选举前,麻生就多次暗示石破茂 “应该承担责任”,并与茂木敏充等前派阀领袖秘密会晤,商讨逼宫策略。 茂木敏充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这位前自民党干事长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批评石破茂 “缺乏领导力”,并联合原安倍派、原二阶派等势力发起签名运动,短短几天就征集到超过 120 名议员的支持,迫使自民党不得不召开两院议员总会。 这场由派系领袖主导的 “倒石运动”,表面上是为了 “重整旗鼓”,实则是旧派阀势力对非主流政治家的一次反攻倒算。 石破茂并非没有反抗。他试图通过提拔年轻议员、成立 “早蕨会” 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势力,但这些努力在根深蒂固的派系网络面前显得螳臂当车。当麻生派的法务大臣铃木馨祐公开支持提前选举总裁时,石破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党内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石破茂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是日本政治生态的缩影。这位出身鸟取县的政治家,长期以 “改革者” 形象示人,主张打破派阀政治、推动政治透明化。 2024 年当选首相时,他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 “重塑国民对政治的信任”,甚至提出废除政治活动费、设立第三方机构监督政治资金等大胆设想。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自民党内部的保守势力对他充满敌意,旧派阀领袖们把他视为 “异端”。更致命的是,他的清廉人设因一桩政治献金丑闻轰然崩塌。 今年 5 月,《文春周刊》曝光他接受房地产公司非法捐款 3000 多万日元,尽管他矢口否认,但舆论的质疑声却如潮水般涌来。 在日美关系上,石破茂试图摆脱 “追随美国” 的传统外交路线,主张推动日美地位平等。他在国会公开反对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在乌克兰问题上拒绝 “选边站”,这些举动虽然赢得部分民意支持,却触怒了自民党内的亲美派系。 当特朗普政府以 “印度购买俄油” 为由对其加征关税时,石破茂处理日美关税谈判的妥协态度,更是让党内鹰派人士大为不满。 石破茂 在记者会上坦言,未能彻底推动政治改革是 “最大的遗憾”。那些他倾注心血的地方振兴政策、防灾体系建设,都随着他的离去而陷入停滞。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石破茂曾在自传中写道:“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当上首相,那将是自民党和国家陷入僵局之时。” 如今,这句话不幸成真。他的辞职不仅没有解决自民党的内部分裂,反而让日本政坛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热门人选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等人,要么是保守派代表,要么是政治世家子弟,他们的上台很可能让日本政治重回派阀主导的老路。 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这场政治闹剧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物价高涨、经济疲软等民生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而自民党内部的权力游戏却仍在继续。 正如日本中央大学教授中北浩尔所说:“石破的辞职只是暂时的体面撤退,日本政治的乱局远未结束。”
人走茶凉!石破茂辞职,特朗普只说了一句话,首名总裁候选人诞生石破茂宣布辞职后,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