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秋风起,你是否也开始感觉到口干舌燥,喉咙发痒,甚至偶尔干咳几声?这可不是巧合,而是中医所说的“秋燥”正在悄悄接近。古人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减少,这种干燥的气候最易伤害我们的肺脏。
秋燥为何总跟肺过不去?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秋天燥气当令,燥邪易从口鼻而入,最先伤害的就是肺脏。这就像久旱无雨的土地会出现龟裂,我们的肺脏在干燥环境下也会“缺水”,导致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症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早有记载:“燥胜则干”,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燥邪的致病特点。而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更是详细论述了秋燥的证治,创立了许多著名的润燥方剂。
在众多润肺止咳的中成药中,百合固金丸堪称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方剂最早记载于明代周之干的《慎斋遗书》,后被清代《医方集解》收录,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百合固金丸: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君药——百合、二地:方中百合甘微寒,入肺、心经,长于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为治肺燥咳嗽之主药。生地黄、熟地黄并用,滋阴养血,金水相生,既补肺阴,又滋肾水,符合中医“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思路。
臣药——麦冬、玄参:麦冬甘微苦寒,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玄参咸寒,滋阴降火,解毒利咽。二药协同君药增强滋阴润肺之力。
佐药——当归、白芍、川贝母: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三药相配,养血润燥,化痰止咳。
使药——桔梗、甘草: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二药配伍,既能直达病所,又能调和方中各药性。
如此组方,标本兼顾,润燥并治,既养肺肾之阴,又清虚火之上扰,使阴液充足,虚火自降,痰化咳止,诸证自愈。
从经络学角度看,百合固金丸的多味药物均入肺经,如百合、贝母、桔梗等直接作用于肺经,滋养肺阴;同时方中多味药物也入肾经,如生地黄、熟地黄、玄参等滋阴补肾,取“金水相生”之意。
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水能润金。肺肾相生,一损俱损。秋燥不仅伤肺,久则累及于肾。百合固金丸通过肺肾同补,既解决了当下的燥邪伤肺,又预防了病邪深入传变,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除了药物调理,日常生活也能帮助我们缓解秋燥:
饮食方面:多食芝麻、蜂蜜、梨、甘蔗等润燥之品,少食辛辣烧烤之物
作息方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情绪方面:保持心态平和,减少悲忧伤肺
环境方面:室内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百合固金丸虽好,但主要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燥咳。若表现为痰多清稀、畏寒发热的风寒咳嗽,或是痰多黄稠的痰热咳嗽,则不宜使用。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让我们顺应自然,用好古人智慧,以百合固金丸这样的经典名方为伴,滋润肺金,平和度过这个多燥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