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到2025年,中国阅兵经历了哪些变化?理念经历了从人民战争到信息化战争,装备展示则经历了从“诈”与“谋”到“诚”的转变。说穿了就是拳头越来越硬,心理越来越自信,展示越来越大方。 受阅部队使用的基本都是战场上缴获的“万国牌”装备,轻武器有日本造“三八大盖”,美国造“汤姆逊”和M3冲锋枪和,英国造“斯登”冲锋枪。 重装备有火炮119门,包括日式75毫米野炮、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德式37毫米高射炮等。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马匹2344匹。 阅兵结束后的10月19日,一道命令下去,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单挑17国联军,开启了建国以来的第一场生死国战。此战,我们最终确认的志愿军烈士为197653人。 1950-1959年,我们每年国庆都会举行阅兵。1954年国庆5周年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苏式化。苏联军事专家克拉索夫斯基上校观礼后表示:“中国同志用五年时间走完了我们二十年的路程,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等到1959年国庆阅兵时,受阅武器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轻武器有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装甲车辆有59式中型坦克,航空装备有歼-5、歼-6和轰-5,形成了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四大编队。 1960年后,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但由于某些原因,我们连续24年未举行国庆阅兵,直到1981年才决定恢复阅兵。 1984年10月1日,时隔24年之后,中国恢复国庆阅兵。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首次大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为中国自行研制,其中19种是新装备。 2015年9月3日,中国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首次组建抗战老兵方队。展示了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等新型装备,正式宣告我们具备了导弹打航母能力。 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展现了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40%的装备首次公开。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长剑-100巡航导弹等新型装备震撼登场,攻击-2/11无人机等无人作战模块首次亮相。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我们首次按实战化联合编组形式受阅,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域、新质力量首次完成大规模集结。 其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对抗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军队已进入“智能化战争”前沿领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正应了《周易》中的古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外网上一位外国网友看完9.3阅兵后的真实评价:“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据我所知,我
【1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