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在看不见的排水口

新黄河 2025-09-06 08:18:51

8月19日,在女儿去世31天后,彭莱终于等到事故的调查结果:一个直径约15cm的排水口,由于塑料防护罩破碎,成为致命的元凶。

事发当天,是彭莱一家四口第一次远途旅行。他6岁的女儿在酒店旁的戏水池玩耍,大腿陷入池底的排水口中。由于水泵巨大的吸力,14分钟内,四位成年人合力都无法将女孩拔出。最终母亲目睹身高1.25米的女儿,溺亡在约45厘米的水深处。

这看似是一场偶然的意外,但随着悲剧扩散,人们发现相似的事故早已反复上演。

安全的系统本来难以出错。2017年的泳池国家行业标准,对排水口数量、防护罩质量、池岸的紧急装置依次作出要求,几乎为每一次疏忽留下防御机制。

但每一环的管理者,却徘徊于相似的心态选择:为了极小概率的事故,付出百分之百的谨慎究竟值不值得?

生命的代价,常常并非源自一次不经意的错误,而是恰巧出现在遗忘、侥幸的重叠之后。

彭莱女儿事故中,破碎的排水格栅。受访者供图

看不见的排水口

7月19日晚,彭莱回到女儿死亡的地点。

这是一座宛如童话世界的儿童戏水池,坐落在四星酒店旁的温泉区。彭莱见到,池底有三个排水口,其中两只口子还盖着白色的塑料格栅板,用螺丝紧紧固定,事发的排水口赤裸裸地露出水管。

彭莱叫工作人员打开蘑菇状的喷泉,他这才意识到,事发时水雾朦胧,压根看不见脚底下,还有一个圆形的小口。

彭莱的妻子宋梅站在一旁,和警察讲述起事发经过。

前一天傍晚,是全家人待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夜。每个酒店房间有两个温泉免费游玩的名额。宋梅便带着女儿来到这里。

18时26分,还在旅行团欢送会上的彭莱,收到宋梅发来的照片:女儿和另外两个孩子待在池中,水面刚刚没过女儿的膝盖。

没人记得危险发生的具体时间。有孩子发现彭莱女儿倒在了水池里,这时岸上的宋梅见到池面浮动着女儿的印花泳衣,就立刻冲到池中。

宋梅寻摸到女儿的左腿全部被池底的排水口吸入,卡在排水管道,女儿的身体由此仰躺,口鼻渐渐被水面淹没。

宋梅记得,这座水池没有安全员,两位工作人员赶到后,和两位游客一起把女孩往外拽,却怎么也拔不出来。直到有工作人员关闭了水泵,排水的吸力消失,女儿才得以被抱上池岸,当时已失去意识。

当晚在医院,彭莱和宋梅目睹女儿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死因为溺水,呼吸与心脏骤停。

事发后,彭莱曾试图通过两只正对泳池的摄像头,了解女儿溺亡的经过。警方却表示,两只摄像头从未被启用。彭莱只能从工作人员拍摄的视频得知,女儿获救上岸的时间,是当晚18时40分。

7月19日凌晨4时,彭莱和宋梅亲自为女儿擦洗、梳头,换上她最喜欢的裙子,目送着她的离开。出殡时,女孩腿上还留有一道道被塑料碎片划开的伤痕。

停灵三天后,彭莱见到酒店仍在正常营业,他和妻子离开了当地。

一个月里,事件在网络蔓延,人们纷纷留言。彭莱这才发现,相似的事故早已在多地发生。

2021年8月,在广东番禺的游泳,一名7岁男童在约0.6米深的浅水区,右腿被排水口吸入,同样抢救无效,最终溺亡。

今年6月,张月带着女儿和侄子去游泳,近8岁的侄子整个手都被卷进了排水口中。幸运的是,侄子最终被泳馆的教练成功救援,手上留下的疤痕却迟迟没有消退。

事后张月去池边查看。泳池的排水口大概有厕所坑位的圆孔大小,盖子早已不见,“就一个窟窿敞在那儿”。

“要是年纪更小的孩子,后果不敢想象。”张月尤为不解,“这可是小县城里最好的一家泳馆,怎么会出事呢?”

在事发的儿童戏水池,喷泉被装饰成蘑菇的形状。受访者供图

酒店与温泉坐落在雨林的康养园区里。

可以杜绝的事故

8月上旬,调查仍未有进展。随着女儿的经历被反复书写,彭莱更想追问事故的缘由。

他试图寻找泳池行业的专家与从业者,“他们到底对这些事抱着怎样的态度?”

“排水口吸人的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国家泳池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给水排水专业总工程师赵昕早已关注到这类事故的出现。

他回忆,2008年后,随着奥运会的火热,游泳运动在国内逐渐兴起。在全国许多省市,健身游泳馆、酒店泳池和水上乐园迎来了建设的高潮。

并非所有泳池都潜藏吸人的风险。

赵昕提到,泳池有多种水循环模式。业内在设计大型公共体育中心的比赛用池时,一般会优先选择“逆流式循环”:池水从岸边溢出,经由循环后,再从池底进入泳池。这样一来,泳池在日常运营时,底部只有进水口、向上排水。

然而在一些设计标准较低的健身中心、酒店等经营场所,管理者更青睐池底直吸的“顺流式循环”:一般进水口在池壁上,池底设置排水口,由循环水泵直接抽水,于是有了向下的吸力。

背后更多是成本的考量。

周奇从事泳池生产已有十年。近五六年,他眼看着小泳馆的数量在飙升。这些商家的投资本身就不大,如果选逆流式循环的泳池,就要多建一套水箱、管道等设备,“起码得比顺流式贵上两三万(元)。”

而在顺流式的泳池中,“再小的水泵,抽水时也能达到6米水深的压力。”赵昕描述,此时一个成年人被吸住,无论多少人去拔,是怎样也拔不出来的。

他感慨,也正是由于隐患的存在,大家在制定标准时,设计了一个“层层加码”的安全系统。

在2017年的《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每个排水口的盖板都有严格规定。”赵昕指出,盖板缝隙的尺寸不能大于8毫米,每个缝隙的水流速度都要小于0.2米每秒。“这只是一条底线。”赵昕说,大家在计算会更加保守,把速度降一点,把排水口的面积再加一些,保证人的手脚无法吸入、卡不进去。

一旦有排水口失守,“每一个池子的排水口数量必须有两个,而且不能串联在一个水泵上。”赵昕说,这样另外的排水口能继续正常工作,只要吸力有缝隙释放,就不会出现拔不出来的“真空效应”。两个排水口的间隔还要大于1米,“人一坐上去,不会把两个口都挡住。”

他补充,最后还多出一条兜底措施:岸边要装有停泵的紧急装置,能够在极端情形中按下按钮,让排水口的吸力立刻消失。

“严格按照标准去设计与施工,基本不会出现吸人事故。”赵昕感到无奈,“再加上完善的运营管理,事故是完全可以杜绝的。”

顺流式泳池都在底部安装有排水口。冯蕊摄

赵昕翻出2008年的规范,其中早有排水口安全的规定。受访者供图

经验与良心

然而,一些忽视从生产伊始便已浮现。

周奇有些惊讶地说,“排水口数量?还真不知道有规定。”更多时候,行业生产依靠着一种“经验”与“良心”。

他见到,多数泳池场所会找泳池工程公司,承包设计、施工的一条龙服务。近年来,大家总在新闻上看到排水口吸人的事故,才开始有了意识,“无论多大的泳池都得装上至少两个排水口。”周奇说,如果是25米乘以15米的半标准泳池,就得装上三到四个口子。

周奇苦笑,生产厂家的数量也在随着泳馆的火热激增,行业的内卷越来越严重了。“大家的利润率普遍从30%掉到5%、6%。”周奇说,多装一个排水口,商家只要花200元左右,到了生产厂家这端,就是多出近5000元的成本。“各个方面都在抠钱,排水口只是其中一项。”

在另一家泳池生产厂家,经理施华嘟囔,“水口数量多少有点讲究。装一个面积大的排水口也行,实在不行,就两个小口子呗,又没有强制。”

施华一再强调,公司给学校、幼儿园都做过泳池,安全上“可以放一百个心”。从业以来,从来没有客户问起他排水口的事。比起这些,对方更在意的是工期。“正常施工是30到45天,放心交给我们,20天就差不多了。”

原来在设计的繁文之后,验收的规章仍有空白。

刘维给许多泳馆做过检测。他提到,游泳馆和水上乐园在验收时必须拿着第三方公司的检测报告,去体育局申请高危证明。

检查项目有19个,刘维细数着重点,“救生员数量、地面防滑、照明好不好。排水口?”刘维想了想,只在排水设施一项中规定“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检验时,刘维发现泳池已经灌满水。他只得在岸边张望,“排水口有盖板、外观看起来结实就可以。”他在“合格”一栏打上勾。“体育局现场审查,就是把这些项目再看一遍,没问题商家便能拿证营业。”

而从事酒店行业的马骏发现,尽管酒店的温泉在设计时参照泳池的标准规范,验收并不需要高危检测,有关部门也不会专门检查温泉池,一般只要业主到场。他有时遇到,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边建设便要求验收,验收不过就再整改。

渐渐地,排水口成了一些人经验中的空白。

“吸人的话怎么可能看不见?要有那种很大的漩涡啊。”施华的语气焦急起来,“我做到现在,都没发生过这种(吸人的)事。”

“不是有盖子吗?”他忿忿地说:“如果这么考究,就不用做(泳池)项目了。”

某公司的高危检测报告节选。受访者供图

“坏事为什么一定砸在我头上?”

然而,彭莱曾在事发的池子中捡到一些白色的塑料碎片,都源于事发排水口上塑料盖板的破碎。

他了解到,在行业中,泳池厂家普遍会使用ABS(塑料)和不锈钢材质的排水格栅。“这些塑料盖板的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彭莱产生了质疑。

赵昕指出,其实比起不锈钢,塑料的强度不差,也不易生锈,成了大多数泳池项目的选择。“同一材质的盖板,每个品牌也会有质量上的差异。”

“哪怕是塑料盖板,为了方便后期检修不会焊接在池底,而是用螺丝、卡扣的形式进行固定。”他补充,时间一长,金属材质就容易被池水腐蚀,需要定期检查、更换。

赵昕发现,更多时候,盖板的问题发生在后期的运营与管理中。

他参与过许多吸人事故的鉴定。有管理者因为漏水或排水口损坏,干脆就把其中一个排水口的盖板给拆了,彻底堵上,这样一来,两个排水口变成了一个,大大增加了吸人事故的风险。也有管理者没有发现排水盖板已经破裂、进行更换,有人一脚踩下去,便被卡在了部分破碎的盖板中。

侥幸与谨慎,成为一道摆在管理者眼前的权衡。

“现实中很少有人去换掉盖板。”在周奇观察里,深度在1.5米以上的泳池,起码有数百吨水量,日常清洁水质就依循环、撒药,管理者把整个泳池排空进行换水,至少得等一到两年,甚至永远都不会更换。检查排水口需要有人潜到水底,尤为麻烦。

在一些浅水池,特别是温泉池,管理者们则纷纷聊起,六七十厘米的水深,两三吨的水,“哪会发生什么事故?”,定期查看排水盖,成了一件“没有必要的小事”。

“实际上在越浅的池里,盖板经常被人踩踏,螺丝松动后、使用寿命不断下降,出现隐患的概率也就越高。”赵昕说道。

而马骏见到,管理权责的外包正让风险不断加剧。

他曾将温泉交给一家酒店管理公司运营,里面有六七十个浅水泡池。按照协议,酒店对这些管理公司应负有安全监管的职责。

等马骏想到去温泉做安全检查,看到排水盖板浸泡久了有些发白。他拿到太阳下一晒,这些板脆得和纸一般,拿脚踹一下。碎了。

马骏这才发现,这些排水盖连产品的参数都没有,都是管理公司的工程部自己制作的。

“何况管理公司的申请资质越来越低。”马骏观察到,许多公司都在网上承接业务,从一些高端的酒店、温泉直接把运营模式的文件拷贝过来。起初马骏看到几百页的纸,直呼专业。

不久后他察觉,很多公司是做一次性生意,通过采购水池和酒店设备,拿20%到30%的回扣,等到出现事故、甚至酒店开业后就消失不见。

他叹了口气,大家常常都抱着一种心态,“那么多做酒店的,坏事为什么一定砸在我头上?”

7月19日,事发排水口上的格栅已被清理。受访者供图

正对泳池的摄像头一直是损坏状态。受访者供图

“压根忘记了要做些什么”

事发后,温泉方去警局做笔录,填补了悲剧部分的空白。

温泉经理吴倩说,这是一座顺流式循环的戏水池。当天中午12时的营业开始前,保洁和工作人员曾去洗刷池壁,下午还去打捞树叶。

她叹息,两次都没有人看到塑料盖板的破裂。“工程部会定期去检修水池部件,但每天(检查)的话,确实没能做得到。”

吴倩描述,值班岗亭设立在儿童戏水池四到五米之外,另一个大泳池边,由救生员轮流值班。危险发生时的傍晚,是救生员吃饭、换岗的时间。

事故调查显示,当时是一位温泉的接待员接到母亲求救,赶到池边。岸边没有紧急按钮,接待员先去拧开池岸的排水阀,想把水位降下去,之后才在温泉主管的指示下,绕到一段距离之外的机房,关上水泵的开关。“我们也很奇怪,水只有这么浅,可能也就会淹到孩子胸口。”吴倩说道。

在许多吸人事故中,最后一道防线正在失守。

“紧急装置,还有安全员的培训没那么到位。”马骏记得,在他工作过的一家酒店里,为了节约成本,泳池的救生与安全员都是兼职的大学生。他们离开岗位休息时,就由工作人员代为值班。

当时的马骏,不知道怎么开关电、关水泵,只有主管告诉他,万一有溺水的危险,就拿一根竹竿把人捞起来。后来他得知,事故发生时,许多游泳池、温泉都应配备网状的软管作为应急设备,一旦有人溺水,需要把这根管子塞到溺水者嘴里,这样对方就能够顺利呼吸。

“如果已经被吸住,几乎没有自救的可能。”赵昕说,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关闭循环水泵。他见过,一些泳池的照明不好,池面是反光的,影响了救生员的判断。许多救生员又是运动专业出身,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并不在行。“这些知识,本该纳入安全管理的前期培训。”

另一些时刻,人们的意志被慌乱与压力支配。

看到彭莱女儿的经历,张月才回想起来,侄子的手被排水口卷入后,几个工作人员就呆在原地,说要等主管过来了打120求救。直到她大喊,“关电、关电!”,教练才冲去机房关上了电闸。

“你是教练,赶紧施救啊!”听到张月的提醒,教练把孩子捞上来,趴下去做心肺复苏。教练和张月坦承,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压根忘记了要做些什么”。

周奇感慨,随着事故反复出现,一些防吸的盖板产品、阀门等装置都在诞生。但大家终究意识到,事故的场景难以预测,设备与技术,无法完全解决人的犯错。

戏水池岸上的排水阀门。

机房里的循环水泵开关。

室内泳池的救生员过来给彭莱女儿抢救。受访者供图

短暂而漫长的余波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JamesReason(詹姆斯·瑞森)曾提出“瑞士奶酪模型”,来解释安全系统如何被人为失误突破。

事故前有多个层面的防御体系,每个层面都是一片奶酪,上面是、有着不同大小、位置的空洞。当这些漏洞刚好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危险的光源便会一瞬间穿透。

瑞森写道,比起局部修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持续留意与管理着漏洞的过程。

当根本性的懈怠始终存在,一次疏忽只是触发危险的开端。

在事故调查报告上,彭莱看到温泉的管理公司与酒店的管理公司是合作关系,双方从未签订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温泉的管理公司也没有健全安全隐患的治理制度。

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吴倩坦言,温泉是三年前在上个公司倒闭后接手的项目,交接时两个摄像头的系统本身就是损坏的、一直都没有维修过。

赵昕说,在行业中的一些环节,仍然缺乏集体性的法制意识。这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人对法条的严格遵循,也是在管理与组织中,对生命时刻、百般的警醒。

如今,事故的声浪正在平息。

在西双版纳,事发的温泉已经停业整改。有负责人找到彭莱,想要签署一份和解书。

彭莱说,调解书写得很模糊,表示“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愿意按当地的标准给予赔偿。”但比起“讲一讲价格”,“我想要真诚的道歉,和明确的责任说明。”彭莱强调。

张月回忆,医生说,幸亏发现得早,不然整只手都会出现问题。泳馆最后答应赔付2000元的检查费用,便没有了更多的回复。

没过一周,张月看到管理者发了朋友圈:老板说正在清理排水口,已经正常开业。

一些余波却显得格外漫长。

张月见到,至今亲人叫侄子去游泳,孩子都摇摇头,“不去,我真的不去了。”女儿亲眼目睹了弟弟被抢救,再也没有去过泳池。

张月始终不敢回看的监控,“你知道吗,我看着真的很怕,想起来甚至有点发抖。”张月说,心里总留着一片黑影。

8月底,盛夏即将过去。

彭莱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他正在接触律师,等待着事故进一步的追责。

闲暇间隙,他也会打开手机里的相册。今年4月,他还在外地出差时,女儿录了一段远程的视频。

“爸爸生日快乐,平平安安。”女孩面对着镜头,声音脆脆的。这是常年漂泊的彭莱,最后一次收到来自女儿的生日祝福。

(文中受访者除赵昕外均为化名)

0 阅读:47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