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李才坤被判死刑时,他手上还戴着手铐,面对媒体记者,使劲掀起外层囚衣,露出里面写有字迹的背心,上书“冤枉”二字。
2013年10月30日,法槌落下,前警官李才坤被判死缓。当他走出法庭,他猛地掀开囚衣,露出一件写着“冤枉”的背心给所有媒体看。
这一下,不只是一个罪犯在做最后的挣扎,更像一个符号,讲透了一个执法者怎么在个人恩怨和国家法律之间彻底迷了路。他喊的这个“冤”,到底从哪来,又怎么就在铁证面前碎了一地?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就埋下了。在深圳龙岗那个叫龙新的派出所里,李才坤和本地人班统陆的梁子不是一天两天结下的。
李才坤是江西来的基层民警,工作不顺心,心里憋着火。而班统陆呢,是个有多次斗殴案底的“老面孔”,俩人在所里没少发生冲突,口头威胁更是家常便饭。
长期的积怨,让李才坤看班统陆的眼神,早就不是警察看公民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一次更直接的冲撞。
据说案发当晚,班统陆的堂哥喝多了报假警,班统陆本人更是拿着铁棍冲进派出所要人。这一下,在李才坤心里,班统陆彻底从一个执法对象,变成了必须用私人手段“教训”的仇敌。他警服上的徽章,那一刻成了他复仇的工具。
当心里的天平完全倾向了私仇,李才坤动手导演了一出他自以为的“合法审判”。2012年7月1日凌晨,深圳爱南路上演的根本不是什么抢劫案,而是一个他精心布置的局。他找来一个女的串通,让她报假警,把班统陆的名字和地点说得清清楚楚,就等着他钻进口袋。
整个过程,简直是对执法程序的一种黑色模仿。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接到“警情”后出警,最后在没人看见的地方,近距离对着班统陆的头开了枪。事后,他冷静地伪造现场,想拼凑出一个“警察抓捕顽抗劫匪时被迫还击”的故事。他想用法律的形式,给自己的私刑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
但李才坤的剧本,在司法系统严密的证据面前,根本站不住脚。案发没多久,警察就发现了不对劲:报警时间和班统陆出现的顺序对不上,那个女同伙的口供也是前后矛盾。专案组第二天就成立了,通过查通话记录和行动轨迹,很快就锁定了李才坤。
法庭上,这场对决更直接了。一边是李才坤变来变去的说法,一会儿说自己是自卫,一会儿又暗示自己是警队的“替罪羊”。另一边,是检察官一件件甩出来的铁证。弹道报告说明了枪是近距离瞄准头部打的,现场重建视频更是把他的伪装扒得干干净净。他家虽然有精神病史,但司法鉴定清清楚楚,他作案时脑子很清醒,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他为自己编织的那个“英雄”形象,就这么被证据一点点砸碎了。
当法律这条路走不通了,李才坤亮出了他最后的武器:公开表演。那件“冤枉”背心,就是他输掉官司后,朝舆论场发出的最后一声喊。他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被冤枉的悲情角色,来换取一点同情。
可法律的判决才是最终的回应。死缓,上诉后维持原判,这就是国家司法对他那份“冤屈”的明确态度。这事儿也推动了系统性的反思,涉事派出所的所长和教导员被免了职,整个公安系统都加强了武器管理和心理疏导。
后来,李才坤赔了被害人家属近百万,拿到了一纸谅解书,也算是给这场悲剧画上了一个复杂的句号。
李才坤的“冤”,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或许无比真实,但它和法律事实、社会公义完全是两条道上的车。
这案子也给所有手握权力的人敲了个警钟:当你的个人情绪盖过了法律,任何辩解的“冤屈”,最后都会在正义的审判下,变得毫无声息。
就叫铁锤吧
这样的铁证。有脸喊冤
血蹄 回复 09-05 18:57
翻案前都是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