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给日本731细菌部队洗白而被上海交大开除的曹树基,被香港大学接收了,现在是香港

如梦菲记 2025-09-05 15:35:54

因给日本731细菌部队洗白而被上海交大开除的曹树基,被香港大学接收了,现在是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的荣誉教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几乎所有了解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细菌投放,这些铁证如山的事实早已被各类审判、档案和遗址所印证,这样残酷的历史,是任何学术辩论都不能否认的。   曹树基本来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他长期研究人口史和疾病史,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还被授予过国务院特殊津贴,可以说,他原本是学界公认的“座上宾”。   可是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里,他提出的观点让所有人震惊,他声称731部队的存在是虚构的,所谓细菌战只是后人建构的产物。   他还举出一些看似专业的问题来支撑说法,比如“日军要是用老鼠传播细菌,怎么能控制老鼠往哪儿跑”。   在他的话语里,这段血腥的历史被拆解成了一个个“逻辑推演”,似乎不再是人类惨剧,而是一场技术性的争论。   这番言论一经传播,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学者站出来驳斥,指出已有大量确凿证据证明731部队的存在和罪行,普通公众更是愤怒不已,因为这是对民族记忆和死难者的伤害。 事实从来都不缺乏证据,早在1949年的伯力审判,日本战犯就在法庭上亲口承认参与了细菌实验,几十年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公布的档案再次揭示了细节。   哈尔滨的731遗址如今依然保存着焚尸炉和实验室残骸,战犯的录音、幸存者的证词、跨国档案的汇编,这些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甚至日本法院在2002年判决中也认定侵华日军曾使用过细菌武器,种种材料,都证明这一段历史绝不是臆造。   面对学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应,上海交通大学很快展开调查,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认定曹树基的言论严重背离史实,造成恶劣影响。   随后校方撤销了他的教职,取消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在全校通报,这一处理被普遍认为是划清底线的举措,体现出学术自由不能突破基本的历史真相。   事情似乎已经告一段落,可几年后新的消息传出,曹树基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次,他出现在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的官网上,头衔是“荣誉教授”。   个人简介中称他是从上海交大退休,完全没有提及当年因言论被开除的经过,这一消息立刻引发大量争议。   不少香港市民和网友开始发起行动,呼吁给港大写信,要求校方给出回应,人们注意到,港大并未回应这些质疑,选择保持沉默,这种沉默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加剧了外界的不满。   公众之所以如此在意,不仅仅是因为曹树基个人,而是担心在“学术研究”的幌子下,历史的真相会被模糊,731部队的受害者早已无法开口,但遗址和档案一直在提醒后人不要忘记。   如果这样的言论可以被冠以“学术质疑”的名义进入课堂,就可能让年轻一代产生错误认知,甚至淡化对那段苦难历史的记忆。   “荣誉教授”这个称号本应授予那些在学术与品德上都有突出表现的人,这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的引导。   如今曹树基获得这个头衔,让不少人质疑港大的学术风气,也让人担忧会不会有学生受到错误影响,以为铁证如山的历史可以随意质疑甚至否认。   两所大学的不同选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上海交大的果断切割传递出明确信号,历史真相和民族记忆不可挑战。   港大的沉默则让外界怀疑它是否在价值判断上模糊不清,表面上都是“学术自由”的问题,本质上却是大学如何看待历史与社会责任的差异。   学术自由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尊重之上,当一个学者公然否认铁一般的证据时,这已不再是学术问题,而是价值立场的问题。   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机构,承担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职责,更有守护历史与道德底线的责任。   曹树基事件最终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术自由与历史责任之间的边界,上海交通大学用行动告诉社会,历史不能被虚无化,香港大学的态度则让公众感到担忧,因为它似乎选择了回避。   历史不会因个别言论而消失,但社会对待这些言论的态度,决定了记忆能否被守护,731部队的罪行已经被证据无数次印证,不容篡改。   学术自由不能沦为否认真相的工具,大学更不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避风港,只有坚守事实,才能维护学术的公正,才能让民族记忆得到真正的尊重。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