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写完了,播客也在昨天早晨听完了。很长,四个半小时,分了一个星期听的。有些印象不清的地方。
一.
0.飞行嘉宾插话式嘉宾这个尝试非常好。我老是觉得自己可能更擅长这种模式。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1. 好像听到了“答题是残酷的”,实际上不是的。有时间内无限开火的试错性何来残酷呢?
2. 既然提到了我说两句,关于出题难度与不自然。我不知道咱什么叫不自然。BBR谁都会用,你考数据,这个不自然;你不考BBR,考比赛细节,又不自然。
什么是好题?
得是“我差点就答对了”才是好题吗?还是“我一无所知”才是好题?
比如:我考你个奥拉朱旺和谁一天出生的,你没有做过类似研究,所以不知道
你考我个奥拉朱旺和谁一个国家出生的,我没做过类似研究,所以不知道
这是一个意思啊。
哦,出题只能荣誉国籍,拿这些和其他球员连接
我用比分用出生年月一天来连接,不好意思那不好了
最幽默的是比赛细节,这不是很好的题吗,科技都科不出来。只是,天天和臭棋篓子谈天说地导致看球看得少了,怪谁呢?
我觉得出题这个东西就是“某一时间发现的特殊的小知识小秘密,然后去展示”的过程,大家都这么搞就行了。我还觉得一个题目不带标点好几行还绕东绕西才不是好题呢~
最后:我的那个题真的很控制分数了,至少第一名的分数我想的是50上下,而且都是选择题。要是想,我能把第一的分控制在20左右。
3. 龙龙声音不错至少听着舒服,摩尔呼噜呼噜了,感觉鼻炎比我还严重。也许是因为我是北方人,对北方人的音线比较熟悉。
而另一个不是。摩尔这种态度总会让我感觉他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认真(可能我也是的,因为我自己经常在室外录播客。我一般习惯让别人定时间,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那种小圈子内对话的感觉。可能是我错觉。而且非常能发散,帕克就陪着他发。我是觉得作为第三发言者,至少要尊重前两人定的主题、一些路标。
龙龙做的非常好,每当我在想“这jb聊哪儿去了”的时候,他都会硬把主题拉回来。
4. 关于各队队长事儿多这个问题。这是个太经典的问题了。因为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我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媳妇这个人,我一般在确定的时候或者无所谓的时候我是不想让她发表言论的。一让她提点意见,那tm哪儿都是意见。这点我岳父更是,这个医院电梯设计不合理,这家饭店炒菜量少了,这钱多量大了,这菜又不正宗,这地方停车位设计不合理,这个房屋布局不合理...
可能这就叫主人公精神吧。
回到这里,我参加活动都秉着先理解规则,再询问“这个问题你考虑过没”,最后“那你这样也有道理,我执行就行”这样。我是不知道为什么老有事儿逼,别人一发个规则让你看看,结果你就“就得这么搞,不然我退了”。这牌儿大的都赶上范冰冰了。
我前面举得例子涉及到甲方乙方顾客消费者这些概念,这些答题活动、范特西活动、梦幻选秀活动、评级活动等等也没涉及到啊。上帝瘾都这么重吗?
这样不要紧,不过写COMMENTS不应该1.2.3.4.5这么写吗?群聊里哔哩吧啦谁知道你说的到底是几点。万一和其他人还有冲突的地方,你让主办方怎么搞?
“办不了就别办了”是吧?
我举双手支持。
二.
赞同摩尔的,看着表评分没用。之前表达过了不多说了。
能力和表现即使分不开也一定要区分。否则就变成了基于表现和成绩下的事后诸葛亮。
比起从下到上筛选,和从A到Z筛选,我更习惯模块化。比如拿球队组成三十个模块,然后注入。
我觉得“评分”这个词用的挺好的,他不叫纯实力也不叫表现,也不叫地位。达成了某种混沌的开放性主题。
听评分播客太多了,也说太多次了,就写这点吧。希望以后不会再听到了。
三.
1. 还是支持不写透。可以在方向和程度上任选其一,多用修饰和比喻造成留白。甚至可以做到“保留最终解释权”及“版权保护”的效果。
2. 这个播客和文章到底谁瞎说更合理是个很好的问题,当然都不瞎说是对的。龙龙说完后,我非常赞同,我觉得说得好啊。摩尔再发言的时候,我觉得也很有道理,说得也不错。可能就是没有答案。
3.思考没做什么没有意义。这不仅是教练。
比如管理层,你去思考他们“那年自由市场有谁谁谁,他为什么不换不签”这有何意义呢。有答案,知道就知道了;没答案,思考也没用;
比如裁判,你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不这么这么吹”也没用意义——这可能是最没意义的——因为决定不了任何事情。比赛不会因为他吹错了而停滞而修复;
比如教练,他为什么不这么这么搞,也没有意义。
这点龙龙和帕克还有摩尔说得非常好,特别是龙龙的那个落后十分上什么球员的例子。在一定情况下,本身就是二选一的问题,你上了一个进攻球员,没防住(或者更恶劣的,没投进),最后输了15分,你思考“他为什么不上防守球员,他为什么不上能力更强的谁谁谁”(实际上可能没投进是这个球员问题,这个决策是没错的),那就是事后诸葛亮。没意义。
他上了一个防守球员,最后输了8分,你会怎么想?“他为什么不上进攻球员啊,还在龟”。
就是很多情况下(当然有些情况不是这样,确实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教练的习惯,球员的状态,上一场这样是不是输了,当场的一个态势——比赛发展成这样到底是进攻出了纰漏还是防守出了纰漏),没有一个百分百应该上什么球员的说法。
这件事在考古上会更绝对,就是乔丹为什么不打这个错位,裁判为什么不吹他非法防守,教练为什么要低位,不打小阵容blabla,这个跟抬杠没区别。第一,这可能另有隐情,而你一辈子都想不到,比如裁判就是吃了;第二,他就是打不了;第三,教练有别的考虑这些情况太多了。比起你没有什么的资料,我倒是觉得你可以看看自己现有的资料。
辩证这些没有答案,也没有意义。我这么说吧,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需要你自己找答案回答的问题,那就还好;如果你这个问题只是甩给别人,那这就是无意义的。
这类问题我下次看到的时候,我一定会问一句“那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什么研究”。
还是看录像视角的问题吧,我觉得还是要平视角跟着比赛的水流走,去理解做法和方式。理解多了可能就会得到“是他没这个能力”的答案。至于裁判,我毫无办法。他怎么吹就怎么吹,球员是要服从裁判的。这是体育比赛的准则。
造成这个原因的里象是,现在的环境特别喜欢“如果”、“最”、“第一”这些词汇。“如果XX在最适合他的团队里打球,那么XX会成为那年第一人吗?”
句式熟悉不?
知乎天天跟我推一些“如果组梦幻阵容”、“最什么什么的球员是谁”之类的。
因为都是这种傻X所以关注“没做什么”的人就很多。因为研究好“为什么不”之后,就要到“如果他按这么做了,那...”的环节了。
MFB是个好的思考者,但是他签名里放着一句话叫“常怀敬畏之心”。我觉得这些人可能少了一些对现实和结果的敬畏吧。这些都没搞清楚,净喜欢研究一些虚的。
4.呈上。教练评价根本不困难,或者说难度比评价球员稍高一些。
会因为困难是因为以往评价球员的那些东西,那些数据吧,教练没这个东西(现在有暂停调整相关的数据了,但是应用度并不高。等应用度高了,你马上会看到一群人在教练排名上也有建树了),空空如也,我怎么评?
很多人认为评价教练比评价球队难,评价球队比评价球员难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教练你能拿到的只有“最佳教练”“季后赛战绩”“常规赛战绩”“冠军数”,而球队你还有“ORTG”“DRTG”云云,球员直接PM家族一上就几乎搞定70%。可不~
反过来想,总是说教练“说不清是他厉害,还是他的班子厉害,还是他手底下的球员厉害”,那球员也是啊。球员有这个发挥,到底是他队友厉害还是他教练安排妥当还是管理层给他选好了地儿,就分的清了?这也复杂啊。球员还牵扯伤病呢。
你说谁谁谁拿了在哪儿哪儿哪儿拿了冠军了,他为什么在另一个地儿拿不了?教练也面临这个问题。谁的成功/失败不是跟上下息息相关的呢。
很多人都被冠以会排名会评级会评分的称谓,照这个逻辑教练排名评级评分不也手到擒来。
5.当然有极端的教练,就像会有极端球员一样。
波波维奇下滑在我印象有个节点是19年篮球世界杯,虽然和NBA没关系,但是莫名其妙就感觉他真不行了。摩尔说得都多,他厉害的时候在03/05开始,到14年达到最顶峰,然后14之后被高估。19下滑。
5. 我举一个今年的例子。卡鲁索抢七防约基奇导致他的风评更上一层楼。如果卡鲁索没有防约基奇这个闪光点就不为人知,而去防了,他有了声誉——牛逼。这件事有戴格诺特什么事吗?假设一下,把卡鲁索换成杰林,其他不变。杰林防的好是杰林牛逼,杰林被爆了,难辞其咎的是谁?
赢球的时候不带上教练,输球的时候就也别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