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证明了一件事:有钱也不行!在9·3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出

如梦菲记 2025-09-04 14:35:36

李嘉诚证明了一件事:有钱也不行!在9·3阅兵观礼台上,霍震霆这样的爱国商人才能出现,说明了钱买不来祖国的信任!说白了,其实商人有两种,一种做生意全为了捞钱,一种做生意背负的是使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3阅兵观礼台一直是国家对商人态度的一面镜子,那一天,谁能出现,谁只能缺席,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张成绩单。   它说明了一个道理:钱再多,也换不来国家的信任,真正能站在这样场合上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把国家放在心里的人。   霍震霆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他的神情庄重,即使天气炎热也始终保持端正的姿态,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受到,这不是个人荣誉,而是几代人延续下来的家风。   霍家从霍英东开始,就把国家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上世纪抗美援朝的紧张时期,他们冒着风险为内地运送物资,面对封锁和威胁也没有退缩。   改革开放刚起步时,不少外资还在观望,霍英东率先投资内地,带头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他还把南沙项目在盈利后以象征性的价格交给国家。   体育事业上,霍家同样是重要推手,不仅捐资修建场馆,还帮助中国重返国际赛场,设立体育基金,推动科研和运动员成长,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实实在在的行动,才换来今天的认可。   另一边,李嘉诚虽然商业上成绩巨大,却并没有出现在观礼台,他从年轻时白手起家,靠塑胶花生意起步,后来在房地产和电信等领域迅速崛起,积累了庞大财富。   他的名字在世界范围都有影响力,问题是,当他的企业模式逐渐成型时,社会的感受却越来越复杂,囤地、捂盘、高价出售的模式让他赚到巨额利润,但也让普通市民背负沉重的购房压力。   成都的南城都汇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十几年拖延开发,最后高价转手获利,虽然在商业上很成功,但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房屋公摊面积的问题上,李嘉诚旗下的楼盘比例偏高,导致很多购房者实际使用面积远小于购买面积,更有批评指出,他旗下的物业把公摊部分再次出租,形成了新的盈利链条。   这些做法被不少人认为是“三重剥削”,与此同时,他控制的基建项目如港灯集团,电费水平长期高于亚洲很多地方,也增加了市民的生活成本。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逐步出售香港和内地的资产,把资金转移到欧洲,到2025年,他还卖掉了大量港口资源,这些港口涉及全国超过两成的货物流通。   这样的选择在经济逻辑上或许合理,但在国家需要战略稳定的时期,舆论很难认同,社会普遍的印象是,他更看重利益,而缺少与国家共进退的态度。   为什么同样是商人,走到最后的形象差别会这么大?答案很清楚,钱可以买到物质和声望,但买不到信任,国家对企业家的期待,不只是会做生意,更希望他们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愿意承担。   霍家用几十年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们在商业上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他们的投入真实可见,李嘉诚财富庞大,却在重要节点缺少参与感,导致逐渐被公众和国家的情感距离拉开。   商人其实只有两种,一种人做生意完全是算盘思维,只看利益最大化,另一种人则把赚钱和使命结合在一起,把家国责任看作更高层次的追求。   霍家选择了后者,所以在公众心中,他们不仅是企业家,更是值得敬重的象征,他们的代际传承让这种价值不断延续,从霍英东到霍震霆,再到霍启刚和霍启山,这种爱国基因成了他们最稳固的资本。   李嘉诚的路径则让人看到另一种结果,财富的积累没有问题,但当这种模式引发社会不满,甚至被质疑缺少大义时,他的公众形象就逐渐失去温度。   即使钱再多,也无法弥补这种缺口,观礼台上看不见他,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其实是双重的,大家认同商业智慧,也尊重财富创造,但更在意的是,这些财富和智慧是否在关键时刻能转化为对国家的支持。   最终,阅兵观礼台像是一块试金石,它告诉所有商人,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的立场和行动。   把国家和社会放在心里的人,才会被需要,财富会随时代起落,但信任和尊重是另一种资源,它不能用钱直接买到,李嘉诚的经历已经证明,有钱不行;霍家的选择则证明,背负使命才是被真正认可的理由。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