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但结果?时间证明了一切,双城论坛不仅没停,蒋万安还亲自出席了会议并主持相关活动,甚至在今年九月还要率团去上海参加。
实际上,蒋万安于2022年参与台北市长竞选期间,便已道出此言。彼时情境,那话语便已掷出,于竞选之局留下印记。而他当时提出了举办双城论坛的三个前提条件,包括“中共不再扰台”、“对台湾释出善意”和“双方地位要对等”。
但是政治人物的言论往往经不起现实的考验。等到蒋万安真的当上了市长,面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局面和实实在在的民生利益,他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他屡次于公开场合着重强调:“两岸关系愈是艰困,愈需开展沟通交流。”
同时,他亦倡导以对话替代对抗,展现出对两岸良性互动的积极期许。这话确实在理,毕竟双城论坛是两岸目前唯一制度性的沟通平台,自2010年开始举办以来,15年来从未间断过。
此外,谈到双城论坛,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两市在这些年里签订了整整47项合作备忘录,涵盖了垃圾处理、艺文展演、城市观光、野生动物保育等多个领域。就拿最近来说,2024年12月在台北举行的论坛上,双方又签了医疗合作和小熊猫保育合作备忘录。同时这些合作可不是虚的,它们直接影响着台北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然而,为什么蒋万安会改变立场?其实很简单经济现实摆在眼前。此外在2025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达到42.3%,创十年新高。桃园机场每三架货机就有一架飞往大陆。如果要是两岸交流真的中断,台湾经济肯定会受到重创。台北市内湖科技园区每年将损失37亿新台币的订单,这可是真金白银。
除此。台北永康街有1500多家商户,很多都依赖从大陆进口原材料。比如一家传承了30年的芒果冰店,三分之一的原料来自福建。要是两岸交流中断,这些商户的生计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背后涉及的可是15万人的饭碗。
然而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在厦门开奶茶店的那个台大毕业生,他把台湾的珍珠配方与大陆的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不仅在闽南开了8家分店,还帮助家乡南投的茶农销售了5000斤茶叶。
此外,蒋万安作为台北市长,面临的压力的确不小。他的名字“万安”源自江西,这经常成为绿营攻击的靶子。去年清明节他没回大陆祭祖,又遭到蓝营老人的批评。据说他办公室处理两岸议题的舆情小组已经扩编至20人,日夜加班应对舆论压力。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对待两岸交流的态度着实难言友善。其种种行径背离两岸同胞期盼,给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徒增阻碍,实乃倒行逆施之举。他们不仅用有色眼光看待双城论坛,还采取各种打压手段来阻挠论坛进行。
然而在3月底,台北市议会民政团体赴上海开展交流考察活动。然而,令人咋舌的是,团员尚未返回台湾,便遭受民进党当局的调查,甚至还被电话盘查,其行径无端干扰两岸正常交流。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阻力,蒋万安还是坚持要办双城论坛。此外,他表示始终与上海维系着紧密联系,并非存在“办或不办”的疑问,而仅仅关乎“何时办理”。这话说得很实在,因为两岸交流本来就是互利共赢的事情,不应该被政治因素干扰。
而两岸关系恰似江河行舟,切不可陷入“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迷茫停滞,亦不可仅凭主观臆想,盲目笃定已达“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顺境。仍需要在困难中摸索方向,在迷雾中冷静思考,这才是对待两岸关系的理性态度。
除此,蒋万安在今年双城论坛的致词中说了句很到位的话:“双城好,两岸好”。这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两岸关系的本质,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说到底,蒋万安要是真正关心台湾民众的福祉,就应该效仿他爷爷当年开放探亲的魄力,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而不是被政治绑手脚。毕竟,黎民百姓所关切的,乃是切切实实的福祉,而非虚无缥缈、如镜花水月般的政治口号。他们更看重生活里能握在手中的实惠。
所以,当初那些质疑蒋万安“敢说,真敢做?”的人,现在应该有了答案,他确实不敢停掉双城论坛,不是因为胆子小,而是因为责任大。身为台北市长,他得为市民的饭碗着想,也为城市的发展考虑。
用户10xxx36
有种停掉!跟这种人不必谈条件!